如今,减压成了一个时髦词汇。白领在减压,学生在减压,连全职太太也在减压。突然之间,大家意识到了压力的可怕。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00亿美元的损失是由压力造成的,欧盟每年也因工作压力太大丧失20%的劳动力。我们国家,每年有近45%的人觉得压力较大,21%的人觉得压力很大,3%的人觉得压力极大,濒临崩溃。那些认为自己压力极大的人,身心健康水平通常是最差的,心理衰竭也最严重。
出现这种状况,除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外,关键的还在于大部分人欠缺有关压力的知识。
通常,白领女性普遍感觉到压力的年龄为27~45岁,压力最大的年龄段在32~43岁之间。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作效率降低,缺乏热情、肠胃失调、身体疲劳、心脏疾病、呼吸问题、汗流量增加、皮肤功能失调、头痛、肌肉紧张等,而各类癌症、情绪抑郁、自杀等都和压力有关。
英国健康专家凯洛涂金顿说,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对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这些压力保持人的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压力与生命相连,只要活着就有压力。
因此,减压不如抗压,解决压力的负面影响,增强自我抗压能力。抗压,不是简单地与压力对抗,而是要对压力进行管理和控制,缓解或分散压力。
一件事对人造成的压力有多大,是由人的心理抗压能力决定的。同样的事情,抗压能力强的人,会感到压力较低,抗压能为弱的人,会感到压力很大。心理抗压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影响和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对抗压力,首先要改变对待压力的态度。很多人一想到压力就感到焦虑和恐慌,一件事还没开始做,就被吓倒了。态度决定了一切,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当你心态调整了,会发现压力其实并没那么大。
其次是学习管理压力。焦虑多是由于缺乏控制力,组织管理、准备和行动不足造成的。
管理压力有很多方法,比如,你可以培养一个习惯:在大脑中尽可能不留任何事情。人的大脑盘踞问题的多少和解决的效率成反比。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笔或其他方式把它记下来,然后一件件地按照轻重缓急去处理。
还要要学会把工作分摊或是委派,减小工作量和强度。千万不要陷到可怕的事物泥潭中,事必躬亲,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惟一能做好这项工作的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抗压办法不妨一试。当你感到焦虑时,你可以去想:有什么可以焦虑的呢?担心的事情,70%还没有发生,20%已经过去,只有10%正在发生。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全力做好这10%就可以了。
德国威娜中国老板SKD对我说过,事情分为必须做、应该做和想做三大类,如果必须做的事没做,会大幅增加紧张或压力。所以,只要先把必须做的事完成,就会减轻压力。
也有人的抗压方式是保持一种“游戏”心态,把事情变得有趣和好玩,压力自然就减少了。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压力,而不是被动地减少压力.抗压是积极的,减压是消极的.
文章引用自:晓梅说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