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01/1134211001.jpg
中国人对美丽女人也自有一套衡量标准。
汉唐时代,人们崇尚健美,所以那时的美女往往都是宽颐肥体,肩圆胸阔,显得雍容华贵。到宋代以后,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
中国传统美女的标准是:饱满的瓜子脸,眉毛细长如弯弯的新月,四肢和手指纤巧,皮肤细腻,白里泛红。而西方历史上,却始终崇尚椭圆形的脸、平滑的额头、笔直挺起的鼻梁、扁桃形的眼睛、微微鼓起的胸部。
同样,中国人也很看重相貌和身体的比例,首先是面部的3庭:发际到眉际为上庭;眉际至鼻的下端为中庭;鼻的下端至地角下颌为下庭;这3庭基本相等,是面孔美好的起码标准。其次是5眼:脸的宽度等于5个眼睛的宽度;两眼之间宽度等于一个眼宽度,两眼左右各有一个眼宽。此外还要3匀:即左右面颊各有一个嘴的宽度。至于美好的身材,又有站7的概念:站立时身体高度相当于7个头的长度。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对温婉善良的美丽女子的赞誉。还有“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句子,表达对身材长窈而匀称,体态丰满而轻盈的女子的欣赏。同时还有“彼其之子,硕大且朋……彼其之子,硕大且笃”的诗句,表明了当时的男子也喜欢丰满高大而性格火辣的女子。魏晋美女洒脱飘逸的风骨,唐朝美女雍容华贵的丰腴,乃至明清女子鞋弓袜小的病态之美,我们都可以从各个时代流传下来的诗辞歌赋,书画塑像中得到验证。
洛神赋中对美女有“禯纤得衷,修短合度”的描述,这个“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美丽的标准。离这个度越接近,就越接近美丽。宋玉的《登徒子赋》中也有:“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的词语。这样对美丽的描述令人何等神往,她就是美的标准,美的化身,增减一分都会损害她的完美。
除了容貌身形,美女的举止,气质,装扮,香蕴无一不至关重要。曹植在《美女篇》中写道“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描写一位采桑女子,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动作优美,体态婀娜,身资曼妙,装扮得体,神情生动,顾盼生姿,吹气如兰,何等的美妙。这些都是美女所必须具备的。
清代张潮说:“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也许这样的美人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但在古人的诗句中,又往往可明明感受到她们的存在。或许至美的容貌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想象中吧。
文章引用自:中国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