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云是我2004年到2006年间在新浪读书沙龙论坛里混时就熟悉的马甲,那时因为同是刹么的粉丝,我和她的马甲常一同出现在刹么的跟帖里,因为同站一个队列,虽搭话少,自觉并不陌生。后来读书沙龙那拨子人一散,不知去向,遂断了联系,年初,居然重新联系上了刹么,进而联系上了雨云,分隔那么多年后,大家不再云山罩雾,竟心生出亲人相认般的亲切来。
上周收到她寄给我的第一本书《温暖的味道》,扉页上端正地签上了她的名,想得真是周到,今天读完了整本书,我要说:书还读得下去,不是那种读一下就想放一边搁阵子再说的书,是想一口气一篇一篇往下读那种。
上了年纪的人码字都不太爱用形容词,雨云的文字也是这样,不故弄玄虚,除了和我一样,控制不了偶发感叹,其他还好,朴实,真切。
如果,我问她近况,她跟我说:没什么新奇的,还和原来一样,我就会认为她是在述说一种满足,就像她书中描绘的那样:打扫打扫房间,侍弄侍弄花草,看会儿书,品会儿茶,如果能日复一日这样简单的重复的过日子的话,我理解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她会把这么些不起眼的事儿在她书中专心又重复地叙述着。何况她还有一处望得见云顶岩的房子,有一只猫,有文友茶友坛友可会,我看她是把日子过得简单并滋润着。
书中她的那年那味里的篇目全是说的吃的,看得我眼馋,害得我一下午都在找东西吃,我猜想:冻米糖一定最好吃了,芭乐也让我好奇,连最普通不过的馒头也读得来让我有了吃的欲望。
她还是个用心的旁观者,她会沉浸在两个小女孩用力互喊对方名字的快乐中,公共汽车上扎堆咋闹的四个女子在她眼里也是温暖的愉快的,泡温泉的父子俩的搀搀扶扶吃吃喝喝就能让她眼眶温润。对旁人况且如此,这样,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她能那么不厌其烦地写母亲做的各种吃食,以及总能不经意间从一件事就想起母亲的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