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泳教授谈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2011-11-19 23:01:18)
标签:

厦大谢泳

网络时代

读书

书信

书籍

电子书

实用

精神

文化

分类: 还烹龙井水(读好书)

谢泳教授谈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讲座中的谢泳教授            雨云摄影

  

    今天上午在市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听谢泳教授的讲座,主题是: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听谢泳教授的讲座了,对我来说,只要是谢泳教授的讲座,只要有空,我都会去听听的。听一回,做一回学生,再学习一回。

  虽然下雨,报告厅还是来了不少的听众。在等待讲座开始前,我身边有两个女学生在谈论谢泳教授。我问她们,是不是厦大的学生,谢泳教授的学生?她们说不是,是漳州师院的,是谢泳教授的山西老乡。她们的同学是谢泳教授的学生,就这样认识谢泳教授了,说谢泳教授人很好,很谦虚。我问她们读了谢泳教授几本书?其中一人回答,三本。我笑着说,三本太少了,最少要读十本。她们也赞同,说以后还会找来看的。

  谢泳教授是准点到达报告厅的,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研究,很快进入正题,谈了三个问题。先从历史回顾的角度,谈了谈传统书信交流方式的功能,以此带来的审美功能。第一一般是写在宣纸上的,第二一般是用毛笔书写的,第三是按着一定格式书写的,是长时间流传的沟通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交往方式,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钢笔的出现,传统的书信的一些功能开始衰退,特别是审美功能,但钢笔的传播功能还是一样。这说明任何一种物体发展到高级阶段,一定和人们的时代生活有关系。为什么现在大多毛笔书法家,还不如以前的帐房先生写得好,就是因为毛笔以前是主要的交流工具。这说明,社会一般的器物功能的发展规律,是由繁到简。比如书写的方式,由毛笔到钢笔,由繁琐到便捷。但在审美功能上,又是倒过来的。比如现在的书就不如以前的线装书,以前的人工技术浓,且物以稀为贵。

  第二个问题谈的是书籍的历史。网络时代,传统的书肯定不会被取代,但可能会被缩小,变形。最早的书,是指有交往功能和保存的记录载体,比如早期的甲骨文、金文、钟鼎等,战国有了竹简,后来有了简帛――。这是一个环节取代另一个环节,规律也是由繁到简。如厚度,轻便等。东汉有了纸,有了印刷,到了宋代才有了真正成形的书。雕版印刷在唐代主要是印单张佛教的经传,所以现在宋版的书是不流通的,是很珍贵的文物。到了清代雕版印刷就大量应用,传播文化,但功能还是有局限。传统的书一般指线装书,成本高,贵族化。当新的东西出现,也会被取代。一种技术的发展,会和当时社会的其他的东西相匹配。大量的铅版,是在15世纪初,还是德国技术。16世纪发生了工业革命,没有大量的纸,就不可能有大量的印刷,还有油墨等等,这么多的技术都要跟上。中国有铅版技术,是20世纪初,由日本传过来的。另外还有油印,油印的好处是简便,但也有条件限制。到了80年代初,中国有了激光照技术,一直到现在。我们观念里以为经典,牢固不可的,是因为还没有可以替代的,更便捷的东西取代,优点多的东西总要取代优点少的,这是从功能上说。但在审美上,铅排书还是没有传统的线装书好。

  第三个问题,网络时代读书的三种情况。(1)网络时代的书,包括电子书。在功利的学习中,可以不需要实用性的书,网络上都有。像老师讲的课,网络上都有,干吗要买一本书呀。功利的学习,就是为了掌握知识,这是一个类型。还有从环保上,电子书不需要纸,不要造纸,不占空间。方便,容量大。(2)获得信息不需要书,也不需要报纸。从阅读本身来说,在现代社会可以靠电子文件,看网络。但是书还是不会消失的,要做精深的研究,创新的研究光靠网络还是不够的。凡是在网络上能找到的资料,都是过时的。网络上找到的资料不叫资料,尤其是文史哲方面,这是公共资源。一般的知识、训练,可以依赖网络,比如年终总结、工作申请等等,这是文件。实用的东西都可以借助网络,可以漠视书。但要做研究,要看别人没碰过的,像文献类,就不行。当你拿起一本书,这人书做得好,是传下来的,还是有签名的,是有温情的,就是有人的感受,这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3)以后读书也可能变成趣味读书,有电子书还是习惯了纸质书,线装书,但在功能方面有一些被取代,但这也是需要有一个相当的过程。也许以后走进一个人家,可能就没有书。

  谢泳教授还从三个方面谈了谈未来书店。首先大量的实体书店可能是没有了,它的趋势是萎缩的。但不等于书店就会消失,很可能功能综合性了。有书的交易,有咖啡的交易,有展览功能,有收藏的价值等等。第二个,未来还是会出现比较稳定的旧书业,因为传统的读书的精神,总还是会留下一点痕迹,还是有群体存在。而且这个旧书店还会有各种功能,各种元素在里面,给公众传播文化,成为文化的一种形式。最后未来书店还可能会变成趣味书店,个性比较强,重点会不同。

  最后谢泳教授总结说,一般的,精神的东西,或是与精神有关的东西会比较长久,有生命力。实用的东西容易被取代。网络时代,真正的读书有可能会变成比较奢侈的活动,会和实用的功能保持距离,只是丰富人的精神活动。

  讲座最后环节是互动,谢泳教授回答了听众的4个问题。问题省略,回答也省略。散场时我趁机将淘来的书《没有安排好的道路》,请谢泳教授签名。还见到几个老朋友,也是谢泳迷,很亲切,开玩笑说我这本签了名的书值多少钱。其实不是钱的问题,我喜欢谢泳教授讲的一点,那就是纸质的书有人的感受在里面,有温情,这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就像《别想摆脱书》中艾柯和卡里埃尔的书斋谈话告诉我们的:书永远不死。书就如勺子、斧头、轮子或剪刀,一经造出,就不可能有进一步改善。书可以不再是纸质的书,但书终将是书,不可能变成别的什么。

                      雨云2011、11、19晚整理(讲话部分有省略,不完全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