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鼓浪屿(一)

(2009-11-07 21:45:44)
标签:

鼓浪屿

马约翰

林语堂

舒婷

回廊

后院

破败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行走鼓浪屿(一)

马约翰广场(左上不远就是林语堂故居)

  一直想花点时间,慢慢地走进鼓浪屿。总觉得没空,一闭眼一天就过去了,天复一天。读过舒婷的《真水无香》,再读Air夫妇的《迷失鼓浪屿》,觉得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有的景致(连断壁也)就消失了,再也回不来了。于是,穿了薄衫,套了长裙,换上陪妈妈走过四川的平底牛皮凉鞋,带着相机出发了。

  没想到,这个普通的周末游人会那么多。渡轮塞得满满的。海风吹着,海水很清。不时,有游艇驶过,艇上的人尖叫。上了码头。沿龙头路,到晃岩路过音乐厅,至中华路到达马约翰广场。《家在清华》这本书,第一个介绍的就是鼓浪屿人马约翰,一个终生从事体育教育的清华人。可惜,马约翰的故居早已经塌了,建了别的房子。

  从广场左手上漳州路,寻林语堂故居,却进了40号李家庄别墅(建于20世纪20年代),现已开发为休闲咖啡旅馆。一跨进李家庄,就被里面的闲静所打动。阳光斜照下,红地红墙,宽大的回廊,回廊尽头摆放着木椅木几。楼与楼间的空廊,也摆放着休闲的桌椅,绿萝藤从楼上垂下来,一下子就牵住了人们的步子,挪不开。爱极!

  进了正厅,向服务生讨了张店片,问了下客房行情,就转到后院。后院有自助厨房,也有休闲桌。有人独自享受着清静。沿楼梯上了二楼。二楼也是宽宽的回廊,回廊尽头有两台电脑,应该是给客人准备的。客房的百叶窗都开着,能看见里面古朴的床背。站在三楼平台,望见一侧院子里三角梅正开得红艳艳。住在这样的地方,会让人沉醉的!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李家庄休闲咖啡旅馆

  出了李家庄,沿小巷上行,巷墙上总有花朵簇拥。行不远,见厦门音乐学校始知错过了林语堂故居,遂往回寻。过李家庄,见一平常巷口,还是少见的土路,没想到走进去,正是漳州路44、48号(建于19世纪50年代),廖宅-林语堂故居。这是鼓浪屿最古老的欧式建筑之一。坡顶,宽廊,有隔潮层。正门长而宽的台阶,直达厅室。当年,林语堂和钱庄老板的女儿廖翠凤就是站在这高高的台阶上举行婚礼,旁边的偏房(立人斋)就是他们的新房。廖家在鼓浪屿是富商,拥有自家的码头、仓库、房产,其名下的豫丰钱庄在马来西亚设有分号,堪称钟鸣鼎食之家。可是,可是,谁能想像得到现在是怎样的破败呀!墙面剥落,露出红红的墙来。窗棂锈了,门搭锈了,锁锈了,连回廊上的挂灯的钩也锈了。边墙上长了青苔,墙沿上长着野草。后院住着一对老人,架子上的藤枯了,野藤要钻进屋了。越是往里走,越是感慨!幽默的林语堂故去时,可曾想过这儿的景象呢!舒婷的《真水无香》里说到廖宅,说不久就要焕然一新了。只怕是,只怕是这些砖们等不及了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行走鼓浪屿(一)

廖宅-林语堂故居

  再望一眼林语堂新婚的故居,想像这个院子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慢慢地踱出没有任何标示的小巷。(未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