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放孔明灯的人们
雨云摄影
我们到达邛崃平乐古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只听得河水悠悠地在古镇回响。等走到白沫江乐善桥上,看到河里嬉戏的人,同行的成都高中生们兴奋地大叫:来对了!来对了!因为当晚我们本是住在天台山山脚的,洪水冲毁了山上所有的景区,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导游才带着我们移宿平乐古镇的。
我们拉在行李,沿着河,在忽明忽暗的石路上咯噔咯噔的,寻找名叫小角落的农家小院。未放下行李,心已被白沫河,被古镇牵动,恨不得马上去感觉它的好。
河边有人在放孔明灯。河里的叫河灯,如莲花盛开,缓缓地向下游飘去。天上的叫天灯,相传是因为三国时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后成功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为孔明灯。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现在人放孔明灯,无论河里的还是天上的,都为祈福之用,祈求年年丰收,家人平安。
乐善桥上,摆满了小货,制作好的灯笼。沿桥头大榕树下,是一间间的手工作坊。有成品小吃,也有现场制作的手工作坊,制作花生糖、姜糖、大锤酥、波丝糖、麻杠、牛皮糖等等。剪一块牛皮糖尝尝,QQ的,还行。同行的小女生钻进小百货就不愿意出来,看那些手链、镯子、珠子。
不知不觉逛了许多小铺,一抬头,古镇上空飘满了天灯,星星般地点缀着漆黑的夜空。妈妈说,真好看呀!我也附和着说,真好看呀!
走得累了,就到了特色餐馆一条街,各种小吃在等着,夜色里全是麻辣麻辣的味道。一直传到梦里。
清晨,起个早。站在农家二楼走廊,望古镇屋顶黛瓦,薄薄炊烟。下得楼来,沿着河边上行。翠竹,小鸟的鸣叫,背着竹篓来镇上赶集的乡人,都和白沫河一起荡呀荡的。河边茶船静静地排列着,沉淀着,等待着。岸边水竹居茶屋的伙计搬着圆桌玻璃下到河边整理茶桌,准备一天的营生。瞧他麻利地铺桌面,压玻璃,打点生活,看的人也觉得惬意舒服。
古镇同样闲适的白天就要开始了!
古镇的早晨

农家小院,坐着的是七十岁的妈妈。据小角落的老板说,平时包吃包住50元一天,周末稍贵。从成都坐25元的公交就到了,很方便。

河边排列的茶船,都编着号。

白沫河两岸都是茶座,普通的竹椅一杯茶五元,像这样的竹藤椅一杯茶要10元。

白沫河边的许愿街,喜欢那块“爱在旅途”的牌子。

白沫河上最古老的桥,桥面不平,只供行人行走。
河边居民

老街。看着那些撑出的遮阳蓝布,真的以为来到了清明古巷。另一条街道又是另一番景象,洁净清爽。现代的帅哥酷酷地走来,也有了悠闲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