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刻在岩石上的钟声

(2009-02-25 12:10:14)
标签:

植物园

仙岩

天界寺

晓钟

观音

仙翁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刻在岩石上的钟声

      仰望                   雨云摄于2月2日

  

    正月初八,午后的阳光有点猛烈。看着自己出行稍简的冬装,觉得有点对不住热烈的阳光。下了车,纪念碑上行不远就是植物园。没想到,植物园门口那条废弃的铁轨不知什么时候填平了。07年底,厦门晚报在尚城回顾里,称这段铁轨是这座城市不舍得割去的盲肠。现在,盲肠是没有割去,但是用水泥填了,填平了。不远处,还有露出的一截铁轨。

 

  进了大门,沿石板路右行,上天界寺。

                     刻在岩石上的钟声

 

  天界寺景区在植物园的西侧,有仙井,仙岩,天界寺。仙井在“醴泉洞”内,洞口岩石上“醴泉洞”三字刻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仙井旁拾级而上,就是仙岩了。天界寺依仙岩而建。仙岩如仙人醉卧,又有“醉仙岩”之称。寺后两块巨石,一刻“仙岩”,一刻“天界”,宛如骆驼伏地,醉仙岩又有“骆驼峰”之名。天界寺由清初月松和尚募化兴建,供奉观音和仙翁。昔日,寺僧晨间撞钟108下,警醒尘中人,故有“天界晓钟”之称,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

 

  关于佛寺打钟,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古时候月支国国王,对安息国国进行战争,杀死九万万人,死后转生为大海中的千头鱼,经常有剑轮流绕着他的身体,砍他的头。头砍掉了又生出来,生出来了再被砍去,这样反复被处罚折磨着。月支国国王非常痛苦,他向罗汉维那要求说:“我听到钟声,可以减少苦痛,愿为我不断打钟,减少我的苦痛。”天界寺居高临下,拂晓那108下的钟声,可谓响彻云霄。有诗云:醉仙古寺入云遥,破晓霜钟落玉霄,尘梦半醒声百八,发人深省上心潮。

 

刻在岩石上的钟声

  

    春节假期刚过,又值午后,游人极少,处处宽敞。进得寺内庭院,处处安静。大门处上香的铜炉明火已灭,擦洗过般的洁净。院内石桌石凳上晾晒着蒸笼、簸箕。一排简易的搭盖房,各行其职。从敞开的木门望去,有的就是摆着极简单的木框架,摆着层层叠叠倒扣的大碗。数量之多,足够你想象信徒们斋饭时的盛况。

 

    庭院两边有楼房,搭盖房上面的平台是寺内的二座大殿。闻着佛香,右阶上行,有位妇人在角门处水池旁洗头,长长的黑发。大雄宝殿前的香炉也灭了火,有个十几岁的男孩正在捡拾香灰上残剩的玫瑰色香棍,有个年轻人在左边的供屋收拾刚被送上山的物品。一切都是安静的。观音也安静,仙翁也安静,颂经的的殿堂更安静。

 

    一对年轻人想绕到仙岩上,还没开口,香炉旁满脸皱折的阿婆就开口指引着他们。我站在寺内,看着院子里飘香的水仙,淡黄的月季,阳光下盛开着。再抬头,寺后的仙岩就在屋顶与墙的空白处露出来,那大大的“佛”字,俯看着我。阿婆也看我,看我举起相机拍佛拍仙岩。

 

    等我绕出天界寺,登上寺后仙岩,热得出汗了。站在高处看山下的植物,岩石,楼房,近处雕刻的壁墙,高大的金炉,金炉下一张张的茶桌茶椅,平静至极。此时,若佛钟悠扬,定声声敲入心坎。可惜,天界寺很久以前就不打钟了,曾经的意境化作诗词雕刻在岩石上。

  2009-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