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2008-12-03 21:51:36)
标签:

田园诗

劳动美

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读书笔记

文化

分类: 还烹龙井水(读好书)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庐山南麓好汉坡            雨云摄影

  

  “田园”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司马迁写道:“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田园诗,是指歌颂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最早写到田园生活的诗歌,可追溯到唐尧时的民歌《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农耕社会农村生活最典型的概括和最生动的描绘。开始对田园生活稍加具体描写的还要追溯到《诗经》,《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句,描绘了一幅典型的田园傍晚的图景。但这些诗都不是对田园景色和生活的直接描写,都不能算在田园诗的范围之内,首先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受外祖父孟嘉(当代名士)影响,熟读《老子》、《庄子》、儒家《六经》以及文史和神话之类的“异书”。少年猛志,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但几次仕隐反复,最终挂冠而去。最后一次是做了八十余日彭泽县令,即解印绶去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的后半生是在田园中度过的,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安贫乐贱。陶渊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流淌着诗人归隐后的喜悦之情。辞官所作《归去来兮辞》,更是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愉快和美好。

 

  陶渊明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就可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将诗人田园生活中的恬淡心境真率地抒写出来,一切都仿佛是胸中自然流出,毫无斧凿之痕。情、景、理相溶。苏轼赞曰:“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如他在《饮酒》第五首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代诗歌盛行,其他题材的诗歌如山水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等全面繁荣。但田园诗不同,陶渊明一下子就把田园诗推上了顶峰。唐代诗人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某一方面长处,而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田园诗,一直是在陶渊明的浓荫覆盖之下。正如清人沈德潜曰:“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近。”其中,孟浩然的田园诗和陶渊明最接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如孟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白描的手法,淡雅的风格,明显地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究其原因,和他良好的心态有很大关系。陶渊明的归隐是与官场统治阶级的彻底决裂,即使是在生活困顿之时,也绝无出仕之心。田园生活,使陶渊明获得了自由、宁静、畅快、舒坦的心境,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乡间普通老百姓,与他们建立了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亲密关系。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二中写道:“时复墟曲里,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另外,陶渊明还自己参加劳动,锄草,收拾农田,是第一位发现劳动美并歌颂劳动美的文人。如《归园田居》其三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有两大喜好,一是爱菊,宅边遍植菊花;二是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赏菊饮酒。他先醉,便对朋友说:“我醉欲眠卿可去。”率真直爽。当时文人雅士操琴之风盛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陶渊明家里也有一把琴,但无弦。朋友相聚,饮酒作诗,陶必操无弦之琴,弹无声之乐,且云:“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陶渊明把他的生活方式,对生活的认识,化为了绵绵诗意,这是和单纯地描写田园生活景色、对仕途还寄予希望的其他诗人完全不同的。

 

  陶渊明最早也不是以诗出名,而是以“隐”出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浔阳三隐”之一。萧统《陶渊明传》:“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人因陶渊明等隐居浔阳,又以“浔阳田”代指隐居之地。可以这么说,陶渊明的“隐”成就了他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又使得他的“隐”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雨阴,挡不住的竹林溪水        雨云摄影  

  归去来兮  点击播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