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探母

烟水亭的幸福生活 /雨云摄影
早晨,睁开眼,往往八点左右了。妈妈已经不在床上休息了。楼下不时传来“老面――馒头”的吆喝声,还有自行车的铃声。
每天,妈妈都是很早起床。具体早到什么时间,我也不清楚,就知道是清晨五点多。准备早餐,做卫生,洗衣服,带孙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哪里像马上就要七十岁的老人。有时,妈妈起床的声响会惊醒我,我就说:“妈,您多睡一会儿,好不好?”妈妈就说:“你睡你睡,我睡不着!”
妈妈早晨洗衣服不在家里洗,要跑到河里洗,说是家里抖不开。我说:“那我陪您!”妈妈说:“有蚊子!”我说:“我给您打扇子!”妈妈说:“走的是田埂,我习惯了,不要把你摔倒了!”总之,妈妈老有理由不让我早起,不让我干这干那,仿佛那样就累坏了我。
下得楼来,妈妈不知忙到什么地方去了。稀饭在高压锅里凉着,老面馒头上了桌,桌上盘里是总也吃不厌的辣椒咸豆角,像妈妈刚刚从咸水罐里捞出来似的,淌着咸鲜味,诱惑我的胃。
曾问妈妈,什么是老面馒头?妈妈告诉我,就是小时候人工发酵的馒头呀,比用发酵粉的好。馒头做工如花卷,有叠加的层次,每一层贴着薄薄的荞麦。如此,结实、经嚼、好吃的白馒头外表也不枯燥了,有了流畅的褐色线条点缀。这样的老面馒头只要五角钱,个头又大,我只能吃半个。
冰箱里,还保存有妈妈冬日做的香肠、腊肉、咸鱼,那是妈妈专门留给我的,留给我回家吃的。(就像读书的时候,妈妈把过年的花生收藏好,等着我回家。)饭桌上,妈妈说:“外面的香肠哪有家里的好吃!”妈妈还说:“外面的腊肉没有家里的咸香!”妈妈还说:“这些咸鱼我给你留着的,不然早吃完了!”妹妹笑着说:“幸亏都是亲生的,不然还以为您虐待我们呢!”想起小时候妈妈常常说的话:手心手背都是肉!妈妈,走再远,走再久,我都走不出您温暖的手掌!
吃完了早饭,妈妈开始忙午饭。吃完了午饭,妈妈开始忙晚饭。有时还炖绿豆汤,或是莲子木耳汤。谁没吃,妈妈就装好端到谁的面前,生怕我们不晓得吃。每次要帮忙,妈妈就说:“让我慢慢做,我高兴!”再不然就说:“能做是好事,说明我身体好!”
我和妹妹、弟媳爬庐山好汉坡回来,腿脚酸痛了两天。妈妈看着我揉腿,左腿有些青筋突出了,问我怎么哪。我说:“老了呗!”妈妈马上挽起自己的一条腿,说:“瞧,我都没有,你还说老了!”我呵呵一笑,在妈妈面前我竟然敢说老了。可我知道,我确实比不了妈妈,到了妈妈的年龄我一定做不了妈妈现在做的这么多事。
有天晚上,妈妈已经躺下了,我拿起从川回来的大姐的书看。这是一本关于食补食疗的书。看着看着,我问妈妈:“妈,您平时哪儿不舒服,我看看吃什么好!”妈妈回答我:“都好,没哪儿不舒服,吃得下,睡得着,好得很!”我和妹妹都笑了。然后,妈妈又补充一句:“你回来了,我比平时睡得还好,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觉!”这回,我没笑,我记住了妈妈说的这句话。
不知道多久没这样和妈妈吃、住、散步在一起了。关于时间,我们有争论。可见,我是一个不孝的女儿,不是经常回家陪妈妈的人。从决定回家的那一天起(比春节更早),有什么事,妈妈就不愿在电话里多讲,即使偶尔问她什么,她也说:等你回来再说!我让妈妈的等待变得那样长,那样长,过完这个生日,妈妈就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这让我不安。我已经到了经不起等待的年龄了,何况是妈妈。
二十日,一晃而过。我们又一个、两个的走了,离开了浔阳,离开了妈妈。可我知道,妈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记得胡吉成老师曾对他母亲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妈妈,您一定要健康,等我退休了,我就回来,回来天天陪您!”
妈妈,您也要记住,记住生日宴上我们姊妹的祝福:妈妈,您辛苦了!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2008-8-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