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闽南艺术瑰宝――南音

(2008-01-13 10:57:49)
标签:

闽南

南音

古音乐

文化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闽南艺术瑰宝――南音


闽南艺术瑰宝――南音
南音演奏中(20160327拍摄于中山公园南音阁)
 

  第一次接触福建南音,是七八年前,刚来厦门的时候。那时,住在中山公园附近。公园旁边的旧图书馆常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其中就有南音表演。那时,对南音知之甚少,常常与它擦肩而过。

 

  福建南音,又称“弦管”“南乐”、“南管”。为中原古乐。其乐风承袭隋唐之清乐、大曲,有高雅、敦厚的文士风格,以“X、工、六、士、一”五音记谱,以闽南语为唱腔,主要流传于厦漳泉、以及东南亚各地闽南语系地区,比外国的五线谱整整早了600多年。

 

  南音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指,即“指套”,是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比较完整的套曲。由若干同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最主要的有《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发悴》、《为君去》五大套,俗称“五枝头”。谱,即器乐谱。谱附有琵琶弹奏法,没有唱词,专供乐器演奏。谱中最有名的是“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曲,即散曲,又称草曲,最受民众的喜爱。

 

  南音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音乐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逐步地形成了这个乐种。比如《八骏马》。

 

  “八骏”为周穆王(前1001-前951)之良马。周穆王曾乘之以周游天下。后世的许多艺术家都曾用这一题材进行创作。如:五代时期,晋之史道硕曾绘有名画《八骏图》。在福建南曲中就有《八骏马》的著名乐曲。

 

  《八骏马》又名《八走马》,是福建南曲中四大名曲之一。全曲共分八节,每节都有一个小标题。这八个小标题分别是:骅骝开道、騄駬闲游、玉骢展足、駊骥骄奔、乌骓掣电、赤兔嘶风、黄骖脱辔、白牺归山。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音乐工作者对南曲进行了发掘整理工作,将《八骏马》精心删改成四节,使乐曲在不失原来意境的前提下显得更精练、更集中。原曲的八个小标题并不能准确地概括音乐的情趣,但它们充分说明:乐曲内容是在描绘、刻画骏马之各种动态的。非常好听。

 

    南音又有“御前清客”“音乐活化石”之雅称。随着对南音的了解,我一直渴望能听一场真正的南音演奏会。元旦前,看到报纸上的南音活动安排,高兴地记下时间地点。1日下午3点半,和心情寻到了中山公园西门边的南音阁。南音阁二楼有一间只容纳百十人的小小演奏厅。我们到时,演奏已经开始了。楼下的工作人员叮嘱:一定轻点,不要说话,茶水自取。我们交了六元(一人三元)的茶水座位费,小心地坐下来。只见台上一位年轻的女子,身着古旗袍,亭亭立于台间。女子双手握扇,扇至胸前,不离两手。随着女人的唱腔,紧握的扇子和身子轻轻动着,优雅极致。女子两边是坐着的伴奏者,伴奏的乐器有琵琶,有洞箫,有二弦。伴奏者是女子的,着淡紫色的旗袍,是男子的,着深色的中式服装。站与坐,皆古典之极。

 

  一曲刚罢,和心情惊呼:真是天籁呀!听不懂闽南语,并不妨碍我们兴致勃勃地欣赏南音。何况台子的左边还有一竖屏,出唱词。我们坐着靠椅,不舍得说话,又听了《因送哥嫂》、《出庭前》、《三更鼓》、《见只书》,更主要的是,竟然听到了最有名的《梅花操》。《梅花操》由“酿雪争春”、“临风妍笑”、“点水流香”、“联珠破萼”、“万花竞放”五段组成,没有唱词,是洞箫、琵琶、二弦、三弦的合奏。乐曲借物咏怀,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竞相怒放的描绘,赞颂了刚毅不拔、高尚纯洁的情操。楼外是渐行渐暗的黄昏,有风吹落叶的轻微声透着厦门今冬第一场大寒,楼内是一场简单的音乐会,洞箫的清亮秀美,弦琴弹拨的滴水穿石,真正个是“楚台风,廋楼月,行云飘渺”,不知今夕是何夕。

 

  听曲的大部分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对演唱的南音曲非常熟悉,台上唱,台下的他们哼着和着,陶醉地拍着节奏。听同事说,正宗的闽南南音在泉州,在她的老家翔安也还时常能听到当地人的南音。有一次她踏音寻迹,见一大院,两位老人,一洞箫一琵琶就是一场演奏,真是好听呀!南音,让她有了想学洞箫的冲动。想起《闽台区域文化》老师的感慨:你们这些年轻人呀,几百元上千元的明星演唱会挤破头去看,这些当地的真正文化演出几乎都是免费,却不肯花一点时间体验,真是遗憾呀!心情笑说我快要被同化了。其实,这样的曲,适合平淡的心境,中年的我们对人生已经淡泊,才有了这样的喜欢。

 

  悠悠南音,正如福建的名茶铁观音一样,细细品,方能回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藤桥之恋
后一篇:祝福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