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龙瑶池彩池旅行 |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
17日-20日我们踏上了世界上最美的一条旅游线路――黄龙九寨行。
黄龙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山下,海拔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地表钙化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黄龙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化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景区内沟底(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特殊的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使黄龙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一上旅游车,导游小凌就开始给我们介绍黄龙九寨之行,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什么防晒呀,高原反应呀,饮食呀,衣物呀。车子渐渐地驶出都市,进入山区。可爱的司机放着高原嘹亮的歌曲(青藏高原,九寨的山九寨的水等),中间活泼的导游时不时说几句,唱下歌,或教我们一些藏语。未到高原,已感受到高原人浓烈的情感。
山越来越高,云雾越来越多。阴天,偶有雨。我们担心的是高原反应。还好我们不晕车。车拐过艰险的十二拐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从容地观看窗外的青山绿水,那原生态的丛林树木,为了生存,为了适应陡峭的高山,几乎是平斜出长长的身子,不由人不发出赞叹。我们数着一拐,二拐,三拐――,那拐度几乎是三百度的转弯,层层梯上。每拐过一道弯,海拔就陡地增高了许多,人也跟着上升。十二拐成功驶过,达到平缓的路面,全车人为司机热烈鼓掌。
往上行,车外的温度越来越低。车内玻璃蒙上了厚厚的水汽。雨赶着我们,大了起来。
到达黄龙景区的时候已过了下午四点,比预计的时间迟了一小时多。一下车,明显地感到温度的变化。我们赶紧套上外衣,还是冷。雨还在下,且不小。为了节省体力,还有应付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我们不得不听从导游的建议,上索道,下步行。
索道揽车全封闭,平缓一段后,直直地上行。到了一定的高度,怕高的人几乎不敢回头下看。揽车下方的树木全砍了,并且用网封锁了,大概是怕树木再次生长,影响到揽车的运行吧。几分钟后,我们下了揽车,到达景区最高点,望龙坪。
站在海拔3800米的高处,下望黄龙沟谷,可以看到黄色的一片,导游说那就是黄龙彩池了。我们支伞,沿木栈道前行。路滑,幸亏栈道每隔几步就有一道高出栈道的木条,起阻滑作用。同行的人三三俩俩散开了。我们也想跟着众人的脚步提高点速度,发现不行。一快头就开始痛。我们意识到,这就是高原反应,应缓行慢步。雨大天冷,同事L白里透红的脸青了,嘴唇乌紫。路边有免费的吸氧站,她一次又一次进行身体的补充。同事B也觉得头晕头痛,但我们怕对氧气产生依赖,坚持着,走走歇歇。路一缓就觉得轻松无比,路一陡就觉得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真是真理呀。那些高原上的花艳丽着,树上的苔藓垂挂着,时不时地让我们打起精神前行。
接近流水区,L和B的鞋全湿了,特别是L的脚底都能听到水声。走过横跨的栈道,上望黄龙寺,L几乎没有勇气上行了。这是一处较陡的山坡,每上一个台阶,都沉重无比。我们互相鼓励,慢慢地上行。栈道左边就是泉水流过的大片的黄色钙化区。我们庆幸,我们只是头痛,这在高原反应中不算什么了。也许还可以去西藏瞧一瞧。
黄龙寺不大,可以说简陋。四四方方的一院子,一眼就看完了。我们沿右路绕过灌木丛,来到寺后,不由得精神一振。只见大大小小的彩池几十个突然呈现了,所有的疲惫都值了。这就是黄龙海拔最高的彩池群“石塔填海”呀,真是漂亮!
彩池形态各异,有的似扇,有的似裙,有的就是简单的弧形。大大小小,各占一方天地,安静如处子,却又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池水的颜色随池底的沉积物和池沿而深浅不同,虽无阳光照射也艳丽动人,撩拨着我们。不远处有石塔露出水面,下半部已淹没在钙化沉积物中。据说,石塔原是黄龙寺的遗物,何时被泉水所淹,就不得而知了。眼前的景象似梦似幻,让人迷惑,这样的仙景是谁发现的,难道真是天上的瑶池遗失在了人间?我无法描述我看到的,我的语言太贫乏了。
看完石塔填海,就是下行了。沿溪水下行。一路上,是森林,野花,小鸟,钙化池陪伴我们。彩池的颜色也更加多样化。还有黑色的,但比较少见,也不够黑。我们经过了争艳池(大大小小几百个池子争奇斗艳),明镜倒映池(池群紧靠沟林,远山近林倒映池中),金沙铺地池(面积最大的一处钙化坡地,长约1500米,宽约100米。金黄色为主),飞瀑流辉(乳黄色崖壁,崖壁表面钙化,溪水流过,非常美丽),最后是迎宾池(近百个大小不一的彩池迎接远方的游人进入景区,对我们却是最后一站了)。
回到停车点,已是晚上八点,天还未暗。当车子翻越4000米以上的高山,向川主寺住地进发时,我们已无法欣赏窗外的景致,还有可能出现的雪山。同事L开始昏睡,B开始头疼,呕吐。在B的诱惑下,我的反应迅速跟上她,结果反而很快舒适,不觉得闷了。
美丽的黄龙,美丽的瑶池,再见!
摄影: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