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霍元甲》 暴力反思与佛学

(2006-01-26 11:15:26)
分类: 电影
很关注JET的新片《霍元甲》,我发觉他在谈到此片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对于暴力的反思以及与佛教思想的结合,那霍元甲这个形象无疑要比《精武英雄》中的陈真更有这方面思考的余地,陈真这个角色,可能由于之前李小龙先生的演绎,变得更激进,更现代派,而霍元甲的身上则更带有传统的成分,另外,我猜测,为了与他之前的另一个经典形象黄飞鸿相区分,这一次的《霍元甲》应该不会太把重心放在国家大事,历史风云上。从现在透露出的剧情来看,是更偏重于霍元甲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如何正确运用自身的武功,在面对血的代价之后产生的思考,而这种理念,在之前林岭东的西片《地狱醒龙》和最近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中也有所涉及。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并不一定需要借霍元甲这个人物来表达,华语电影可能也是受到传统演义小说的影响,认为必须搬一个历史人物出来说事,才会显得有份量。

      比如说李连杰谈到曾知道2003年有28万中国人自杀,那何不从一个社会,全局的视角来谈论这个问题?又比如,他常常提到暴力无用论,也说到年轻人的脆弱,以及容易去接受动作电影中的负面影响,那何不直接从这个主题出发,引申出一个清晰,即时的故事?大致构思是一动作明星,星运亨通,成为大众偶像,但他的电影也成为一帮不良分子的模仿对象,按电影中的情节进行犯罪,因此动作明星也受到了极大的舆论压力,最后正义战胜邪恶……风格上可以类似于美国电影《狗仔队》。

      李连杰在香港电影中的角色,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最成功的是黄飞鸿的形象,但我始终感觉,这个系列更多的还是徐克的成功。徐克为黄飞鸿的形象加入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特质,并不遗余力的将黄师傅介绍给当时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等舞台上的活跃人物,而在武打设计上,也从传统的平面套招,逐渐形成自己全方位,立体式的打斗风格,而唯独李连杰双手一摊的黄飞鸿形象,我还是固执的认为,并不如影片本身那样的成功。

      不过由于他的大陆演员背景,又使得在很长一段时期的银幕上,不得不板起面孔做人,并有意无意的曝露出其身份背景。这种银幕上下形象,气质上的差异,如果能进一步的发挥,倒也不失矛盾的统一,不过,作为一个功夫演员,似乎不可能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性格的挖掘。

      所以,就我本人而言,最喜欢的还是方世玉的形象,聪慧调皮,也兼顾仁义,抛开了政治和现实的因素,倒是最对李连杰脾胃的,而且和萧芳芳的搭档,风趣幽默,玩笑开得恰到好处,有别于一般港式喜剧的晕腥,堪称经典。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铁鸡斗蜈蚣》,李连杰在此片中,面对香港咸湿文化的打压,其游离程度,相信和其在美国所拍的电影,也有的一拼,不过是因为背景还有传统文化的影子,所以并不显得特别难以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影随形
后一篇:经典爱情理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