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猎杀大熊猫疑云》的编辑手记

(2007-12-17 12:06:29)
标签:

社会/纪实

 

     格图兄的《猎杀大熊猫疑云》,是轮岗做编辑一个多月来最兴奋的一次操作。
   那天先后接到研究室阿琼的线报,我就很兴奋。速和成都站的朝格图打电话,他也马上被这个东东撩拨得不行了。
   那时,我真希望自已也冲到一线去,一个新闻人对好新闻题材的冲动,永远就是像猛兽对猎物的冲动……编辑会议上,报社也同意对这一令人发指的内情进行调查。
   我们制定了几个突破的方案。十天下来,虽然屡有艰难,但格图兄的突破力不负所望,我们拿到了判决书、证人证言及其它一些非常靠得住的证据,能够明确地作出判断:就是警方线人在诱使村民猎杀一些大熊猫。得知其它媒体也正在调查这件事,于是,我们决定,一定要抢发。
   上星期一,采访已完成。手上的材料很多,格图兄觉得写稿压力很大。我觉得,此时编辑就要做记者的参谋,我告诉他,可以先让打字店把所有的采访材料都打出来。到了周一晚,格图兄发给了我一份。我看完了材料后,告诉格图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悬念小说的题材,我们要像写悬念小说一样,慢慢地抖出料,这样既可以引人入胜,又可以避免我们去作主观的判断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通过层层铺垫让读者自已去思考,到底谁在诱使村民猎杀大熊猫。依据这样的写作判断,我们商定了写作结构。那晚,格图兄舟车劳顿,已经很累了,我劝他先睡一睡。但记者总是这样的,想快点把稿子搞定,格图非要在当晚把稿子写出来。
   一个晚上过去了,一早,格图兄就电话我,说什么也没写出来,因为材料太多了,他一时不知如何取舍,一个通宵都没落下一个字。我也有过他的这种经历,很能体会他的这种痛苦,这种被拉长的焦虑。我劝他睡会儿,他说一定要写出来的。这哥们真是够倔够强的。中午,他还是没下笔。我只是希望他睡好,然后再写,不要太牺牲健康。我深知其中的教训,前一两年,我因为经常通宵赶稿,颈椎一度出现严重的劳损。所以我一再地劝他,对自已的身体一定要取用有度,方能细水长流……但我们的工作节奏,充许吗,对这点连我自已也说服不了自已。
   周三的上午,他疲倦又兴奋地给我电话,写出来了。我看了一下,很开心,尽管文字还比较芜杂,但基本的写作结构已出来了,就是我们讨论好的悬念式结构。一番修改后,稿子拿掉了一些敏感的东东,然后,送审。格图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打电话问我,稿子通过了吗?我安慰他,别担心,你都两天两夜没好好睡了,先去休息会儿。其实,那时我和他一样紧张。但感谢上帝,终于过关上版了。
   其后几天,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对本报提出的猎杀问题作了批示,并派了督查组到川渝两地调查。但愿,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之后,国家林业局会给公众一个关于真相的信心。
   现在,格图还在为大熊猫猎杀案奔走于川渝,没一天息着。
   这就是南方周末敬业的记者们,太多这样的同事,都无法一一述说。他们总是把稿子,把真相的传播视为第一,哪怕满身疲惫。
   看到记者的稿子在不断的传播,在推动真相的披露。我也很是兴奋,每天在网上搜索进程,这里面饱含着我们共同的劳作、思考与使命感。
    其后几天,慢慢知道,还有兄弟媒体在我们之前已掌握了警方线人诱使村民猎杀大熊猫的证据,只是一直没敢出稿。
而我们,最后不但发表了报道,还能够让官方高层对此作出肯定性的回应,不能不说是缘于报社对新闻的勇气、判断和南方周末固有的良好影响力。有位同事,曾经在评报会上认为:“我深感幸运,我周围是中国最好的新闻团队,南方周末的工作环境还是全国纸媒最好之一。”我认同这样的感受,发自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