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我面临困境时的职业态度

(2006-11-08 13:14:28)
这是南方日报让我写的一篇命题作文.昨天正忙着,就抽了一个小时写了这个东东,觉得写得有点糙.算是记者节里的一点自娱自乐吧
 
                        当我面临困境时的职业态度
                                      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
    “态度决定方法,态度决定一切”,一位南方报人的话,在这几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使我受益匪浅。这种“态度”,常常使我在接近绝望时熬过难关,在面临恐慌时释然对待。
    这种态度就是职业态度,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态度。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最常见的遭遇是被拒绝和无路可走,最深的感受是孤独与焦虑。在面临拒绝和无路可走时,我渐渐学会了耐心、伺机而动,我常常是这样鼓励自已的,别放弃,或许再走两步就有出路,或许再一锄头就能挖到金子。一个调查记者就应像一个优秀的猎手一样,他应该有很好的忍耐力,和在瞬间抓捕机会的能力。
    显然这不是一种消极的忍耐,在这一过程中第一要务是不断地找知情人,以职业的方式说动知情人,被一次次地拒绝是正常的,但只要打开思路,常常会出乎意料地找到一些知情人。第二是,在涉及到一些利益冲突激烈,或者某一方的权势足以影响调查的进程与报道的刊发时,从外围向核心包抄是最常用的调查手法,如果在外围包抄过程中已找到了足够多的知情人,掌握了足够的核心材料,那么或者可以让权势方无话可说,或者是雷霆一击根本不让其有阻止采写的机会。第三是要用运一切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的合法渠道,例如我在调查某高官家产时,曾到工商局通过公民身份证查询,查到了其家庭成员的公司,然后环环相扣,把散落在各处的公开信息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发现了内幕与真相。例如今年我在调查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的贪案时,一时找不到他的文集,忽然想到,他曾向一些学校与公务员强制摊派过他写的书,现在他倒台了,他的烂书极有可能会被卖到旧书摊。找到郴州一些旧书摊,果然如愿以偿。
    如此等等的方法,我觉得只不过是“术”层面上的东西,关键还是“道”的层面——即一个职业记者的职业态度、对揭示真相不休不止的勇气、努力、韧劲。就我个人的感觉,有了这些,方法与机变总是会随着调查的需要生出来的。
    在一个调查好不容易怀胎出生后,进一步碰到的常常是让记者与编辑、乃至总编辑心惊的法律风险与政治风险。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调查记者,应懂得以专业主义的操作方式来保护自已,以合适的谋略来化解风险,有大谋方有大勇。
    曾有学者与我讨论时认为,在目前中国的新闻环境中,提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方式很不现实。我则反驳他,不是不现实,而是你是否遵守了职业规范,常常会成为你规避风险的重要保障。例如,职业的态度要求我们对一个重要信息须多方求证,除非情不得已不采用单方信源,这可以增强调查的真实性;职业的态度要求我们须保持客观与平衡,遵守程序正义,让各方有表达观点的平台,即使其中一方不愿出来说话,也要通过其他有利于他的信息保持一定的平衡,让被批评方也更接受报道事实;职业的态度要求我们对一些可能会引起争议与冲突的信息,须要有说服力的物证、书证或人证,调查证据的方式必须要合法,否则可能会被有权势的一方揪住尾巴致于死地。例如前面所述的,我对该官员家产的调查,因为核心信息来自于工商局公开合法的注册资料与档案,使各方无话可说,最大限度地为自已以及供职媒体预防了风险。
    另外,适当的事前谋略在化解风险中也极为重要。当我碰到一些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与政治风险的调查时,我常常要给自已增大调查量。报道出来的可能是三分,我实际掌握的材料可能有七分。这七分就是“君子跃跃欲试引而不发”,如果一些无理的主找上门来,当他们看到我还掌握了他们的七分时,他也就知难而退了。
    总结起来的,面对那些艰难而充满政治风险的调查报道,我会时时提醒自已,你已经尽力了吗,你已经找了你应该找到的所有人吗,你的行为有否触犯了法律底线与伦理底线,你的行为会造成多大的报道风险。同时,我又会提醒自已,我得为公共利益获取最大可能的真相。然后,我会小心翼翼地在两者之间权衡利弊,找到平衡。
    以上是我对职业生涯的一点思考与自我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得还有甚多不足之处,愿同行诸君与读者诸君多多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