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调查报道里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2006-02-14 00:57:19)
不得不向博友们表示一下歉意,因为此文要在一内部研究刊物发表,所以应编辑要求要撤下此文.但个人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博友们,所以还是保留了头尾.不当之处,请多谅解.
以后我会继续以思考的激情为自已,为大家奉献我的文章.
谢谢博友们的光临.
                   2月16日深夜
 
 
 
             我在2005年报道中体悟的两大采写原则
                         傅剑锋
              原则一:大尺度观察与细节化表述
    苹果熟了会落地,这是谁都知道的现象。但当年只有牛顿,从苹果的落地中体悟到了万有引力的原理。
    对于新闻事件,如何透过表象透视事件的本质,又如何通过对事件本质的把握来指引调查的深入,其道理和牛顿的方法论是一样的。
    依照这一认知,我认同把新闻事件分为三个层面的理论,即表面事实、基本事实、本质事实。所谓表面事实是一个事件呈现出来的直观模样,所谓基本事实是融合了来龙去脉包含了五个W的事件原貌,所谓本质事实是这个事件里暴露的某种必然性、原动力和普遍性。不少记者只满足于把调查进行到基本事实这一层面。而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调查报道应该到达追求本质事实的层面。
       ..........
 
此文写成一月后,读费孝通书,忽然遇到一段与我的方法论观点相似的文字,深感开心,特摘之。
来源:费孝通之<师承.补课.治学>。
费在<补课笔记>中美国社会学芝家哥学派创始人派克所讨论,其学生EVERETT HUGHES 对派克的回忆与评介:“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是能从令人新奇的琐屑事实里看到世界宏观的整体,从个别新闻事件里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从而结合到理论加以发挥,派克老师比他以前任何人都更能做以这一点......派克突出的本领也许可以说是在他能打通记者和哲学家两者之间关系.在他的脑子里,没有一件微小的人事不会引起他最深奥的哲理推论.比如我曾在一篇论文里按商品集中数量的大小来排列伦墩\纽约等大城市的序次.派克把这一论点引用到美国内地的情况,而且说这里也有较小的辐射作用,这些中心都以其经济能量控制着四周的腹地,从而发挥了中心对腹地的作用.他能由大到小看到了一个城乡网络.他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他能从自已经验中的微小事件看到整个世界而把双方联结了起来.具体的东西都能用广泛抽象的话语说出来.他的头像是伸在哲学的云端里而他的双足却站在芸芸众生的土地上,他慢吞吞地在肥沃的思想中运行.事实上,他似乎想把哲学的思想和人间从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呵呵,看完这一段,当时我就想,哪怕是用一生的努力,去追求派克这样的修行也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