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创新:大集合替代单功能是个历史规律

(2014-10-11 09:02:45)
标签:

it

电商

家电

京东

线下

分类: 产业观察(IT评论)

科技创新:大集合替代单功能是个历史规律

阿祥

 

国庆前夕,中搜在人民大会堂发布搜悦4.0,宣称“开启APP极致个性化时代”。从本质上看,所谓APP个性化,就是帮助移动用户,创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入口。这既是对微信、百度等APP发起的严峻挑战,也是对整个移动APP现状的一次超越。

 

移动入口之战仍在升级

打开智能手机,登录移动互联网,从哪个口进入,这是用户的权利。为了满足用户的这个需求,更重要的是让用户养成习惯,通过自己的入口登录移动互联网,这是移动应用服务商拼死争夺的要地。

为此,2013的入口之战整整打了一年。最后,BAT三大巨头浮出水面:百度的入口是“搜索+地图+视频+糯米”;阿里的入口是“淘宝+地图+微博+来往”;腾讯的入口是“QQ+微信+新闻+视频”。移动巨头虽已亮相,但移动入口的格局尚未落定,真正具有超强粘性的移动入口,目前只有微信,还抢占了同门兄弟QQ的地盘,至于阿里耗费巨资培育的来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肯定的说,移动互联网只有一个微信入口,根本不可能满足数亿用户的需求。至少,搜索、地图、视频、新闻、电商都有可能成为超级入口,搜索入口虽然是百度一家独大,但中搜在移动端正形成咄咄逼人之势;视频入口是百度、腾讯、搜狐的“三国杀”,正处于胶着状态,谁也很难一统江山;地图入口百度暂时击败了高德,逼得阿里全资收购高德,后续之战仍在进行。

可以看出,2014年的移动入口之战,即是2013年的延续,但未来的入口之战将进一步升级,而这个升级的趋势正指向APP个性化。

 

大集合替代单功能乃历史必然

近年来,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都顺应着一个基本方向,即:把复杂的变简单,把单一的变全能。

先看终端方面:从商务通到传呼机,曾经风光一时,随着手机的普及,这两类产品即被迅速淘汰。前几年,平板电脑也是风靡全球,而高端智能手机登场以后,几乎集合了电脑、相机、录音机、DVD、MP3-5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全部功能,一机在手,别无所求。目前,平板电脑的销量正在急剧下滑,而高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仍不断提升。

再看应用方面:单说游戏,从街机游戏到电脑游戏,起初都是单机版小游戏,多如过江之鲫,转眼即逝,生命周期非常有限。现在是大型游戏的天下,多人对战,全球联网,一代又一代升级,经久不衰。至于移动应用,更然如此,单一的APP多如牛毛,但用户移动上网的需求无非三大类:一是社交,二是信息,三是生活服务。

理论上讲,移动用户有多少需求,就应当有多少入口,但小小的手机屏幕如何承载得动千万APP,用户一个个寻找入口又怎么忍受得了。因此,把许多入口整合到一个APP上面,打造一站式移动应用服务平台,乃必然趋势。如果集合社交、信息、生活服务于一体,形成几个各具特色的超级APP,即可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移动超级APP浮出水面

从百度、阿里、腾讯的移动入口争夺战来看,其核心是要建立自己的移动生态圈,通过一个入口,把用户的所有需求一网打尽。而作为现有的移动入口,无论是微信,还是中搜搜悦,如果仅仅停留于社交或信息服务,无疑是坐以待毙。所以,微信和中搜搜悦都在积极打造超级APP。不同之处在于,微信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而中搜搜悦是解决人与信息的关系。

很多朋友都已注意到,以关系为纽带的微信,正从单一的社交入口变身为全能的应用平台。微信以社交聚集人气,为什么反过来做大而全?道理很简单,移动社会,用户的需求不仅仅是社交,更多的是信息和生活之需。所以,在开放以后的微信平台上,有了微信支付,又有了京东一级入口,还提供了O2O本地化服务,既可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又能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

中搜搜悦原以信息为纽带网聚人气,而搜悦4.0则已变身为真正的个人移动门户,集合了新闻、搜索、网址导航、电商、社交、应用下载等多种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移动应用服务,其最大特色就是个性化。显而易见,中搜搜悦是在着力打造一个完整的移动生态圈,最终形成一个极具个性化的超级APP。

现有的100多万 APP,都想出人头地,都想永久占领用户的主屏。随着竞争的加剧,最终必然只有几个强大的APP可以胜出。谁是其中之一,最终的裁决掌握在用户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