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缠身,360还有多少激情创新?
阿祥
近日,南方网作了一个“360棱镜门”的专题,汇集了多篇关于360的负面文章,大多来自“每日经济新闻网络版”。众所周知,自2月26日“每经”刊登专题报道《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之后,“360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互联网舆论的焦点,也由此衍生出一场企业与媒体的官司。
在每日财经新闻的报道中,360成了“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样本’”,诸如:“借助系列产品窥‘孤岛’”、“‘三步曲’奇招替身式测试涉嫌作弊”、“360安全浏览器‘偷梁换柱’”、“上传证券期货用户名密码”、“隐私信息‘被现场直播’”,等等,都是360的安全问题。
如果不是涉嫌侵犯隐私,360何以官司缠身呢?是非曲直,自有法律公判。问题是,在市场竞争中,360与对手之间的官司为什么总也打不完呢?比如,去年的3Q大战(360与腾讯QQ)与3B大战(360和百度),360都输得很没面子。再往前几年看看,360与阿里巴巴、瑞星、金山、CNNIC都打过官司,不管胜负如何,总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360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谁也惹不起!你不招惹也陪不起!
回顾多年来安全领域的竞争,为什么总是360在挑衅?比如,可牛杀毒被360安全卫士报为木马。再比如,360以“兼容性”为由,提示用户卸载“金山网盾”,用户如果使用360安全卫士,只能选择卸载金山网盾,并且直接删除其相关进程及文件。还有,搜狗浏览器2.1网速保护版一发布,就被360报告为木马可疑程序。
在挑衅对手的同时,360自身的安全问题也被媒体屡屡曝光。
比如,山东卫视报道:“360安全浏览器收集用户隐私,交给爬虫来抓取页面,非法窥探用户历史信息。这样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暴露在网上,甚至引发账户被盗,财产受损。”
再比如,《南方日报》报道,针对360浏览器的安全隐患,部分淘宝店贴出相关公告,并通过技术手段使网店与360浏览器不再兼容,于是出现了网友用360浏览器登录淘宝购物时无法正常完成购买的现象。
还有《每日财经新闻》报道,360涉嫌非法收集用户机密信息——某证券期货账户密码,并由于保护不当,造成用户的资金数据、各项期货操作数据被曝光。
针对360的如此作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360所谓的创新模式,充满了浓重的功利和投机色彩”。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360的创新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遗人遗憾的是,360的创新能力并未完全用于正道,而是瞅准对手的空隙,乘机而入,截其用户,窃其资源。甚至不惜侵犯海量用户隐私数据,出其不意地挖掘商业价值,开发相关产品。但是,在与对手竞争中,360在用户隐私信息获取方面,已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仅授对手以柄,官司屡诉屡败,而且已经引起网民的众怒。
在中国市场上,再牛鼻的公司,一旦声誉扫地,无异于自毁前程。希望360多一点创新激情,少一点是非官司,在用户信息安全方面,切切不可愈越“红线”,否则悔之晚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