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产业观察(IT评论) |
慧聪“买卖通”通向何方?
阿祥
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慧聪网与阿里巴巴双雄并立,两家网站都创办于1999年,几乎是同时起步。在此之前,1992年成立的慧聪做《慧聪商情广告》,阿里的创始人马云做《中国黄页》,业务也比较相似。
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市场影响力,还是营收规模,目前的慧聪与阿里相比都稍逊风骚。尽管慧聪已是不可取代的行业电子商务的龙头老大,但在行业之外,慧聪远远没有阿里影响广泛。迄今为止,非行业网民很少有人知道,慧聪是干什么的?
从信息服务商,到行业买卖通
18年来,慧聪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型:
2000年以前,慧聪主要经营商情广告,为用户提供商务信息,基本上是平面媒体信息的网络化。
2000年以后,慧聪专注于行业信息,线下媒体与线上平台交互,把信息服务转化为电子商务,这是慧聪迈向B2B的重要一步。
2004年以后,慧聪商务网正式更名为慧聪网,由传统商情广告和媒体商务信息商向网上贸易平台转型,真正进入B2B领域。从这一年起,慧聪剥离了传统电视广告等业务,开通了40多个行业频道,推出了专为企业网上交易的“买卖通”,行业门户的格局和规模基本形成。
在商业模式的定位上,慧聪网几次变易,曾经提出过许多概念,比如,“中国行业门户”、“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资讯通”,等等,都没能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
阿里虽然创办较迟,但一开张便直指B2B,从品牌的命名就能看出,阿里立场要用B2B这粒芝麻,为传统企业打开财富之门。从交易平台的建设,到商业模式的确立,阿里的策略很鲜明,就是做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当时被媒体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另外,在品牌推广上,《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在中国深入人心,“阿里巴巴”这个品牌很容易为买卖双方所认同。
假如,慧聪在2000年之前,就锁定B2B不放松,以商务信息为媒介,以买卖通为平台,旗帜鲜明地打造“中国行业B2B”,而不是追踪“门户热”和“搜索热”的潮流,那么,慧聪就不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阿里巴巴了。
合作共赢:买卖通的核心价值
事实上,慧聪买卖通的核心价值非常突出,这就是慧聪所倡导的,并被行业所认同的一个理念:做生意,上慧聪。
作为行业贸易平台,慧聪删繁就简,定位于“行业买卖通”,专注行业贸易,服务于供求双方的买卖全过程。慧聪网的这一战略转型,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是慧聪网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实质性跨越。
由于买卖通核心价值的突现,慧聪网的电子商务已经成型的独特的优势:
一是行业优势。目前,慧聪注册用户超过960万,买家资源达到900万,覆盖行业超过70余个,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行业供需平台。在此基础上,慧聪应当摆脱单一行业模式,通过工业品、消费品、生产原料等几大板块,充分利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及控制能力,把行业优势真正转化为合作优势,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是内贸优势。如果说阿里的优势在于外贸,那么,内贸则是慧聪的显著优势。中国政府持续的内需拉动,为慧聪的行业贸易创造了巨大商机,坚守内贸,既是慧聪网立足本土B2B的生存基础,也是提升其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坚强支撑。在增长潜力巨的内贸市场上,慧聪不仅要在横的方面拓展行业合作,更要在纵的方面向区域渗透,为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在中国,电子商务得中小企业者,得天下。
三是互通优势。慧聪网的B2B平台已经形成媒体——资讯——交易——合作——服务于一体的立交互通架构,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其行业资讯、信用体系、网络交易、即时通讯、客户服务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于信息交流的利用与价值回馈。
合作共赢,乃慧聪网的未来发展之道,也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希望所在。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联系方式如下:
MSN: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axiang01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