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过冬:裁员是最蠢的行为
阿祥
(天极网专稿)央视经济频道邀请专家会诊裁员难题,背景是应对经济危机政府干预企业裁员。两个专家针锋相对,赞成者认为干预有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反对者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市场,企业生存不下去了,不裁员谁来养活他们?
其实,裁员是一个很复杂的难题,涉及企业、员工、政府、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片面地强调政府干预企业裁员对与不对,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甚至会招致“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讥笑。
这里,笔者撇开政府,单讲企业,来具体分析一下,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企业(主要针对IT公司)应当怎样对待裁员?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内外众多IT企业开始压缩开资,为了节约成本,首先挥起了裁员大刀。近日,一份“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在网上不胫而走,涉及22家跨国公司、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以及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
裁员各有各的理由,但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最大限度增加收入,因为裁员是节约成本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公司经理人讨好董事会和投资人的最大筹码。
裁员固然是控制成本的有效办法,但只能医得眼前疮,并不能解决营收增长、企业发展的深层危机。
裁员可以压缩眼前的开支,透支的则是未来的成本。经济不景气,大批员工挥之即去。不知企业老总有没有想到,当市场回暖之后,需求增长,企业没倒下,就得发展,必然还要扩张,还要增员。到那时,被裁掉的老员工还会招之即来吗?即便有一些“好马”也吃回头草,公司也要付出更高的报酬,才能赢得他们回心转意。如果新招员工,从雇人到培养人,再到用人乃至人尽其能,企业必然要付出更昂贵的成本。
通过裁员把企业的危机转嫁到员工头上,这很不人道。对于每一位员工来说,裁员都是人生的最大灾难,都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而且,大量裁员还把风险转嫁给了社会,隐患难以预料。那些只计利润,不计后果的企业,其声誉必然因裁员而严重失分。人是最具价值的生产力,是为资本创造财富的最生动工具,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保持利润的增长,要靠全体员工的拼搏和创新。如果失去了员工的创造力,失去了人心,公司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笔者认为,企业在作出非裁员不可的重大决策时,多一点理性,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震荡,少一点负面效应。尤其要防止发生“集体跳槽”的现象,否则,核心人员一旦流失,将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
对待经济危机,高明的企业老总往往会变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力,把这次危机当作一次契机,激励员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让业务运营更加平稳、简化而有效率,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实力,为公司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做好准备,从而克服这场危机。
另外,即便是消极应对危机,也可以降低裁员的风险。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有IT开支削减计划的企业中,有75%的企业将缩减IT人员招聘名额,55%表示将暂缓IT基础设施(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以及其它硬件)的升级,45%则坦言新程序开发和其它软件项目很可能会成为本轮成本压缩的牺牲品。笔者以为,这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对于任何IT企业来说,控制成本,节约开支,都是提升竞争力的永恒课题,不要把赌注押在经济危机这步险棋上。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拒绝不经作者同意的任何形式转载和使用。
联系方式如下:
MSN: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axiang0188@163.com
最受关注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