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毒产业的第三条道路
阿祥
早在单机时代,杀毒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互联网兴起之后,杀毒产业也是所有应用中的先行军之一。
许多年来,杀毒企业一直在吃两家饭,一头吃黑客,一头吃用户。没有黑客,便没有病毒,也就断了杀毒企业的财路;有了黑客和病毒,用户就得买杀毒软件,而且还得不断升级。于是,在黑客制造病毒和用户查杀病毒之间,杀毒企业从享其成。这就是杀毒产业最原始最传统的生财之道。
可是,随着黑客技术的深入普及,以流氓软件、木马软件为代表的恶意病毒在互联网泛滥,变种病毒数量激增,甚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查杀已知病毒的传统杀毒软件一时间无可奈何,于是,以防范潜在病毒和木马的免费模式应运而生。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免费杀毒竟然成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从收费(升级)到免费服务,是不是杀毒产业的新生之路,还有待于市场验证。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可忽略,那就是,杀毒企业不赚钱,何以生存?不管是为了留住用户也好,还是迫于无奈的营销也好,从根本上看,免费都不是壮大杀毒产业的长久之计。
那么,杀毒产业还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道理,网民与杀毒企业的判断标准存在分歧,杀毒企业总是在鼓吹自己的软件杀毒效果如何如何,而网民对杀毒软件只有一个希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己的机器不要在杀毒软件的呵护下崩溃。否则,再高明的事后诸葛亮,也很难赢得网民和用户的信赖。
我们看到,瑞星率先跳出收费与免费之争的怪圈,立足点已经转移到网络空间,把传统软件与互联网结合得越来越紧。瑞星第一个站出来,高喊杀毒服务互联网化,目的是借助网络这个庞大的集成平台,让产品与用户形成互动,共建可信任的互联网。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覆盖面最大,用户最多,也最脆弱,因此,互联网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杀毒服务互联网化,应当是杀毒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把“互联网化”视为杀毒产业的第三条道路,那么,这一次的转型,既不是一般性的商业营销,更不是华众取宠的标新立异,而是一次产业变革的新机遇。瑞星为推动杀毒互联网化提出了“云安全”的口号,笔者认为,要让“云安全”拓宽杀毒产业的第三条道路,必须在“互联网化”上做足文章,就是要肩负起监控整个互联网安全的责任。正如毛一丁所言,应该把病毒阻挡在电脑之外,在还没有来得及对客户端发动攻击时就将其屏蔽,让互联网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
杀毒互联网化应以“化”为重,从浏览器到互联网应用,从产品到用户,将杀毒服务“化”到互联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构建一个网络安全的利益共同体,共同维护互联网的安全,共享其利。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拒绝不经作者同意的任何形式转载和使用。
联系方式如下:
MSN: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axiang0188@163.co
最受关注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