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密CMMB为何推而不动

(2008-09-11 07:59:52)
标签:

cmmb

手机电视标准

广电

工信部

视频

it

分类: 产业观察(IT评论)

解密CMMB为何推而不动

罗会祥

 

    北京奥运之前,围绕CMMB,业内争执不一,中国移动推出相应服务,怎么看都只是服从大局的权宜之计。现在,CMMB并没像先前预测的那样火起来,为什么?

    从市场全局看,作为手机电视标准,CMMB仅仅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手机电视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并不取决于一个标准,关键在于,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能否达到有效结合。从这个角度看,CMMB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都没到火候,想在短时间内火起来,很难。

    首先,用户实际需求没有炒作的那样大。

    CMMB选择了北京奥运,时机很好,上得天时,下得地利,独缺人和。有一调查显示,通过手机电视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人群达到3.4%,其中主要是通过CMMB方式。注意,这个收视人群仅仅是指开幕式,如果以此认定,手机电视的市场需求很大,显然是盲目乐观。

    来自手机王国的芬兰也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手机电视只是用户填补零碎时间的消遣方式,而不会作为长久收看电视节目的终端。其实,这个结果人人心知肚明,有时间,谁不去看免费的大屏幕电视,而去盯着费用过高的掌上屏幕不松手?

用户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当用户需求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规模时,手机电视的产业链也难以形成,运营商要想培育、挽留、吸引客户,并扩大市场,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其次,一厢情愿强行推广难免困扰。

    在手机电视的整个产业链上,运营商居于核心地位,上接终端,下连用户,举足轻重。因此,广电抢先抓住国内最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可以坐享其成。殊不知,一个手机电视产业,涉及方方面面和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高度市场化的电信市场上,违背市场规律的行政垄断越来越难走得通。

    广电打破潜规则,抢先出招,似乎已占先机,其实不然。CMMB推广者口口声声要把用户至上放到第一位,实际上是部门利益第一,是典型的利益分配不均。顾名思义,手机电视首先是手机,然后才是电视,没有移动平台,电视如何向移动用户传播?运营商现在选择CMMB,日后也还会选择TMMB,一切得由市场说了算。广电撇开另一个标准TMMB,欲谋CMMB的独家之利,怎么可能。严格地说,广电通过北京奥运,虽然为CMMB打通了先发制人的道路,但是,政策尚不明朗,CMMB尚未入网,所有变数之中都蕴藏着巨大风险。

    此外,CMMB的技术缺陷亟待突破。

    迄今为止,CMMB只能提供单向服务,用户只能被动接收,而不能主动选择。据悉,单向服务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众所周知,作为新媒体,手机电视的最大优势是互动,没有互动,便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由于网络传输速率慢,CMMB手机互动很难实现,用户主动进行点播更是镜中之花,内容也只是有线电视的无线移植,有其名无其实。

    CMMB上市太匆忙,在TD第二轮招标中,中国移动突然向各终端厂商发出TD/CMMB手机招标书,首批供货仅有一月时间。诺基亚等三家洋品牌措手不及,只能望标兴叹。尽管中标制造商投入人力财力,加紧生产具有CMMB功能的TD手机,但是,直到北京奥运开幕之前,中国移动仍然迫切希望:“厂商能生产多少(CMMB的TD手机),我们就要多少。”由此可见,CMMB上市纯粹是一场无准之仗,怎么能打出一个遍地开花的结果来?

    目前,诺基亚DVB-H是惟一得到全球采用的手机电视标准,已经在16个国家投入试验与商用,代表手机电视业务的真正未来。相比之下,CMMB要想大规模商用,首先必须解决互动的问题,在双向传播上取得重大突破。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拒绝不经作者同意的任何形式转载和使用。

联系方式如下:
MSN:
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
axiang0188@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