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铸就PC经典
PC品牌故事(1)
阿祥
写在《PC品牌故事》前面的话:
计算机已有百年历史,一个世纪以来,这个领域内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品牌。每一个品牌都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把这些品牌故事记录下来,就是一部PC史话。对于那些先行者,这些故事已不新鲜,但是,IT永远是一个新人辈出的行业,所以,笔者把这些老故事翻出来,但愿能给后来者一点点小小的启示。


(IBM公司总部)
讲述PC品牌的故事,首先想到的是IBM。
IBM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缩写。作为一个驰誉全球的企业品牌,IBM的LOGO以蓝色条纹构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象征最深奥的蓝色海洋的波纹,另一种是象征一线一线显示的古老电脑。
IBM于1914年创立于美国,前身是1896年起家的打孔机厂。当时,打孔机是美国最先进的计算工具。近百年来,从大型机到个人电脑,再到笔记本电脑,计算机领域英雄辈出,大浪淘沙,而IBM的品牌依然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在蓝色巨人的背后,站立着一个个不朽的英雄。
IBM的创始人是托马斯·沃森,美国企业史上十大名人之一,从1914到1956年,他奠定了IBM在计算机领域的领袖地位。从1956到1973年,IBM进入小沃森时代,他继承父志,更上一层楼,完全巩固了IBM在计算机领域的统治地位。
1981年,IBM率先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就在这一年的8月12日,售价1565美元的16位微型机IBM5150问世,从此拉开了“桌面办公革命”的序幕。这标志着计算机正式进入PC时代。
IBM5150的问世,轰动了整个产业界。当时,分销商门庭若市,几乎是每分钟下一份订单,订购一台PC甚至要预付1000美元。PC如此畅销,IBM无法承诺交货日期,不得不限制分销商,每天只能售出一台机器。
IBM改写了计算机发展史,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变革。IBM首次进行产业再分工,把PC产品组件委托其它公司生产:处理器芯片来自Intel,DOS操作系统则由当时只有32人的默默无闻的小公司Microsoft开发,从此创造了一个PC史上的神话——在蓝色巨人的肩膀上崛起了微软与英特尔两大帝国。
IBM掀起了一场
“桌面办公革命”风暴,开创了计算机新纪元,也为自己引来了众多劲敌。上个世纪80年代,IBM经历了一次惨痛的沉沦,险些儿折戟覆舟。
1991~1993年,IBM连续3年亏损,防不胜防的衰落给IBM带来巨大损失,几十年的基业几乎化为一片废墟。这只雄狮被昏庸的决策者错误地挑断了筋脉,处于无力自拔的瘫痪状态。当时的媒体形容道,IBM变成了一辆没人要的破车,IBM的CEO也成了“美国最艰巨的工作之一”。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对于蓝色巨人来说,1993年3月1日,是整个公司生死存亡的转折关头。这一天,亏损81亿美元的IBM更换了CEO,由郭士纳执掌帅印。IBM为他支付了高昂的“转会费”:150万美元年薪,100万美元奖金,50万股IBM股票,外加向RJR赔偿420万美元损失费。IBM的历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进入IBM,郭士纳首先面临的挑战是,他是一个根本不懂电脑的门外汉。第一次面对IBM的高层主管们,郭士纳引用卡雷的一句名言来告诫他的部属:“从书桌上遥望世界是危险的”。
为了拯救IBM,郭士纳从市场观察世界,每天从早到晚没有一刻空闲,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力求每一分钟都有钱可赚。他不顾公司内外的种种非难,以不容商量的强硬态度,大刀阔斧地削减开支,调整结构,采用休克疗法重振企业精神,完善了售后服务管理。郭士纳对IBM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为IBM确立了一条全新的经营理念,即从崇拜技术转为面向客户,简单说来,即客户第一,IBM第二,各项业务第三。
郭士纳拯救了IBM,IBM从废墟上再度崛起,随着PC走进千家万户,IBM已经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当PC业务以及Thinkpad品牌(这将是下一个故事)转让给联想以后,IBM全力主打软件与服务,在全球计算机市场上仍然雄踞盟主地位。
几十年来,在IBM的科技队伍中,有五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获,这在全球商业企业中绝无仅有。IBM的品牌价值高达335.72亿美元,在《2007年度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上名列第九;目前的市值约为1600亿美元,在美国道琼斯指数排行榜上,IBM是唯一一家40多年一直保持前十名之列的公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