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欧洲数据卡内斗,祸起于谁?
近日华为指责中兴在欧洲数据卡市场低价掠杀市场,掀起了华为中兴两大国内通讯技术企业内斗的高潮。一时间中兴动了华为的奶酪的声音倍增。但事实是什么?最近又开到了一些论坛的资料,发现华为是欧洲数据卡市场最早的价格战始作俑者,而每次标志性的价格降低,都是华为带动。
我本人认为,讨论谁是价格杀手根本无意义。第一,中国企业冲击市场目前所处的地位就决定了,价格和成本是先天的一个优势和必有得杀手锏。在这个角度上,华为和中兴正好是兄弟,应该多一些沟通和默契。第二,任何一个市场发展的规律,总是从开始的暴利,走向平价,这是一个必然。
欧洲数据卡市场发生的问题,元凶和在呢?数据显示,欧洲数据卡市场最早从2006年开始发展起来,开始是OPTION,SIERRA,NOVATEL等几家国际品牌占据比较领先的位置,07、08年开始中国厂商凭借技术能力、专利创新,开始逐步在数据卡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形成“双寡头"市场。目前状态基本是HW、ZTE占据了市场70%以上的份额,根据ABI的数据,2010年HW在数据卡市场占有率达46.8%,ZTE则为27.2%。

2008年左右,华为率先在欧洲打响数据卡市场价格战,在和记招标中将当时市场均价为70多美金的数据卡拉下到50美金;在2011年初,在欧洲多国(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塞尔维亚等)的一些招标中,华为又将7.2M数据卡的价格由2010年初的30欧左右,拉下到约16欧,再次将数据卡价格拉到冰点,而华为也籍此低价策略在相关招标中占据70%的市场份额。
正是华为揭开了价格潘多拉魔盒,中国企业得以进军欧洲数据卡市场,魔盒的开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华为伤了SIERRA,NOVATEL等这些国际品牌,华为赢得了市场,却没想到中兴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赢得市场,而在低于竞争的时候,华为显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竞争。
华为之所以能够打开潘多拉魔盒,更多的是依靠中国,尤其是深圳的电子制造业能力,华为和中兴能够借此成功,更多的是中国制造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华为和中兴都是具有国际市场竞争潜力的企业,为什么华为能走的方式,却要限制中兴走,都是中国兄弟,华为难道真想一家独大?恐怕能力有限吧
欧洲法律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中兴能在欧洲做到如今的市场份额,代价同样是苦心经营,并且付出了数亿美元的专利费,而且双方的背后,都是对成本的尽力压缩,不会有本质的差别。在这次诉讼中提到的RoSH商标,本来只是个欧盟给予的外型上的非技术图标,很多企业都参照延展。在中兴已经停止使用,时过境迁2年之后再翻出老黄历,用心一目了然。
再说说USB旋转接口的专利,在网上也看到很多的内容,让我们先看看这个专利设计图吧,有图有真相,谁是谁非,谁线谁后,一目了然。

事实上,华为此次提起的两项专利诉讼,都是根本不核心的非技术专利,趁着中兴与爱立信激战正酣之时提起诉讼,颇有趁火打劫的意思,更是利用国内媒体善于歪曲的特点,大肆宣扬,尚无定论,华为就已经闹得个天翻地覆。竞争是好的,但是用这种行内人一目了然的手法,并不能为华为真正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