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澜访谈录:专访指挥家余隆

(2015-01-26 12:33:24)
标签:

余隆

活动家

音乐

巡演

中国爱乐乐团

分类: 杨澜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专访指挥家余隆

本期嘉宾余隆

 

  余隆,是著名的中国指挥家,也是音乐活动家。从创办新年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到带领中国爱乐乐团,上海和广州的交响乐团进行改制,同时在世界巡演。他在中国推广古典音乐,也将中国的音乐带向世界。如今年他年到50,回顾自己的音乐之路,他有何感慨?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的热潮,他又有何担忧呢?本期《杨澜访谈录》将逐一为您解答。


  我不怕被称为“音乐活动家”


  一方面在中国推广古典音乐,另一方面,要将中国的音乐带向世界。从创办新年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到带领中国爱乐乐团,上海和广州的交响乐团进行改制,同时在世界巡演。余隆穿梭于各种社会活动之间,是名副其实的“音乐活动家”。然而这个称号却不全然是赞美,社会活动过多也被人诟病。但余隆认为音乐是一个星火相传的行业,为音乐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为下一代音乐人搭好一个台阶,就像是一个使命,他责无旁贷。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随着郎朗、李云迪等越来越的中国钢琴家走向国际舞台,让众多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看到了希望。小提琴、钢琴等古典音乐的教育也渐渐变得功利性越来越强。余隆表示音乐教育如果变成“音乐家”教育,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应该是“为了成为下一个郎朗”。谈到自己对下一代的教育,余隆坦言自己的女儿就没有选择从事音乐事业,但他尊重女儿的选择,“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走向世界还得有过硬的作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演出团体在世界巡演,然而也被人质疑前来捧场的观众也不过都是华人而已,这样走出国门的演出只是“自娱自乐”罢了。余隆认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不能是一味砸钱,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带出国门的作品本身,是否能被主流人群接受,是否能融入国际舞台的氛围才是最该注重的地方。要有更多像《黄河》、《梁祝》一样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让我们的文化真正的“走出去”。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北京卫视1月27日23:45播出的《杨澜访谈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