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终身制恐加速男教师逃离

(2012-09-10 23:23:55)
标签:

终身制

考核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环境

中国青年报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打破终身制恐加速男教师逃离

 

赵志疆

 

教师节当天两则关于教师的新闻,联系在一起阅读令人感慨颇多。

 

其一,2012年教师节前夕,上海市教委传来消息从今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另据了解,今后北京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5年时限。(9月10日 新京报)

 

其二,中国青年报以《男教师逃离折射当下教育之痛》为题,报道了男教师逃离中小学的现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显示,近10年来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收入、社会认同感的降低都是诱因,僵化的教育环境加速了他们的出走。

 

现在看来,打破教师终身制已是大势所趋,除上海已经出台具体举措外,北京、甘肃、广西等地也有类似动作。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去年就曾表示,对于所有在岗教师都要接受每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其中,师德与教学工作量的考核不难实施,真正引人关注的是业务考核——业务考核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或者,如何评判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

 

毋庸讳言,在当下很多行业的业务考核中,都在沿用论文+职称的模式,由此不仅使得弄虚造假现象丛生,而且其不尽合理的评判标准也饱受诟病。倘若不幸落入这样的窠臼,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值得怀疑。考证模式流弊已久,倘若定期注册制度只是逼迫教师每5年考取一个证书,这样的改革又能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实际上,不少男教师逃离中小学的原因正是因为对应试教育环境的不认同,北京师范大学李琼教授据此表示:不能让男性觉得进了教师这个行当,就是走“读书进修、考证拿文凭、评职称”的套路。如果定期注册强化了男教师的这种感受,难免不会加速他们的逃离。

 

资格证只是表明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资质,是否适应这一职业,以及能否在岗位上做出贡献,则取决于具体的工作实践。现实情况是,有些具备资格证的人,却并未从事相关职业;而有些长期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却因制度设计的门槛,迟迟未能取得资格证。乡村教师撑起了贫困地区孩子的一片天,但他们中的多数都无法获取资质,倘若他们因此被扫地出门,有多少人愿意持证上岗填补空缺?

 

有一句话在教师圈内广为流传:“one day as a teacher,always a teacher”。对此一个较为夸张、但还算形象的翻译是:“当你踏入教师这个行列后,就像被关在学校这个笼子里,再难与这个社会有过多交集,以至被社会的快速脚步落下,越来越远。”更令人难堪的是,如果一个老教师与世隔绝多年之后,突然因定期注册被拒之门外,他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倘若如此,从开始就打定主意逃离,也许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业务能力更加难以量化考核,一个优秀的教师,其贡献不在于撰写了多少论文、获得了怎样的职称,而在于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是否有针对性地培养了每个孩子宝贵的创造性。关于这些,新的教师资格业务考核是否能够充分体现?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教师充其量只是一线的具体执行者,而非各类教育乱象的制造者,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其实也是应试教育环境的受害者。如果大的教育环境无法有效改善,不尽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将成为教师无法承受之重,倘若因此加速他们的逃离,孱弱的教育事业难免再遭重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