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袋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2012-06-12 09:14:30)
标签:

大秦家镇

药袋

红富士

新京报

安全状况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药袋红富士击中农药监管软肋

 

赵志疆

 

作为烟台红富士的主产区的栖霞和招远,年产苹果十几亿公斤。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一种小作坊生产,无任何标志的药袋被当地果农大量使用。这种药袋将包裹幼果直到成熟,白色药末直接与苹果接触。对于所用药物,药袋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讳莫如深,当地果农和农业合作社人员坦言,“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6月11日 新京报)

 

苹果为什么这样红?答案黑色得有些令人发冷——拜来路不明的黑药袋所赐。“这药袋有一点儿呛,年轻人、小媳妇套袋时,最好戴着手套和口罩。”一位果农介绍说,大秦家镇的果农几乎家家都在用这种药袋,长出来的苹果品相好,表面光滑不长黑点。果农在田间操作时都如临大敌,很难想像,这些包裹在药袋里的苹果,吃下去会有怎样的危害?实际上,这种“人人都知道”的“配方”在当地也算不得什么秘密,不仅小作坊随处可见,当地政府也曾多次查处,只不过问题却始终存在。

 

小小的黑药袋,何以展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之外,监管手段的滞后甚至缺位难辞其咎。药袋套装苹果在当地已有多年历史,甚至加工制造这些黑药袋也已成为当地一项“产业”,然而职能部门却未能有效制止其不断蔓延。比执法过程中的滞后更令人堪忧的是,事到如今,公众乃至职能部门仍然搞不清楚药袋的药物成分和实际危害。新京报记者把来自小作坊和苹果园的数十个药袋带回北京,试图联系检测机构,检测是否含有退菌特、福美胂。然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理化检测中心、普尼测试等多家检测机构,都表示难以检测。这样的结果,恐怕比刺鼻的药袋本身更令人吃惊——标准的缺失使得明知有害的物质无从检测,连药袋的成分都难以检测,如何叫停这种触目惊心的无序操作?

 

红富士苹果光鲜的外表下,竟然掩盖着如此重重迷雾,这恐怕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尤为令人难堪的是,尽管以此为业者都充满负罪感,肩负公共安全之责的职能部门,却始终无法将其验明正身、依法取缔。这本身不啻为一个笑话。行文至此,不由得联想起农业部刚刚作出的一番表态——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7月5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去年农业部全国抽查的结果,农药残留合格率是96.8%,农药残留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滥用农药现象普遍存在的当下,农业部此番表态激起了公众颇多不满。尽管这种解释本身不无道理,但却显然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前提——此番评判所依据的全国抽查结果,显然是针对有检测标准的项目而言,那些游离于标准之外的农药产品,其安全状况究竟如何呢?农药的使用者不会按标准之图索农药之骥,不法商贩更是挖空心思钻标准的空子,而令公众感到恐慌的,不仅仅是标准内农药的安全状况,更包括那些来路不明的农药残留。相比之下,无据可查的药物被滥用,更容易使人闻之色变,一如裹在药袋里的红富士。

 

现代农业离不开农药,这个或许不难理解,但首先应该令公众了解,这种农药的药物成分,其生产使用的依据,以及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以此来看,裹着“黑药袋”的红富士可谓一举击中了农药监管的软肋——对于这样一种普遍长期存在的违规操作,却始终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标准,这样的安全状况如何教人放心的下?要想挽回公众的消费信心,不应满足于发布标准内的调查结果,扩大检测标准的覆盖范围、严格执法监督才是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