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信心,我们不敢坐
(2011-07-26 01:26:27)
标签:
王勇平温州铁道部京沪高铁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你们有信心,我们不敢坐
赵志疆
京沪高铁事故频发,已将高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7月23日夜温州发生两列动车追尾、脱轨并坠桥的严重事故,更让全国人民震惊。7月24日22时45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5人,受伤192人。除了表示歉意之外,王勇平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我们仍有信心。”
京沪高铁因连续延误晚点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面对公众对安全性的质疑,王勇平曾表示,高铁刚开通正处于“磨合期”,从国内、国际铁路运营历史来看,符合新生事物发展规律。言外之意很明显,小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如果说延误晚点之类的“小事故”,已经足够令人不堪其扰的话,接踵而至的惨烈事故更使人既惊且怕——已经开通运行了数年的动车组列车,难道也处于“磨合期”?
公众从未怀疑包括动车组、高铁在内的高速铁路科技水平,实际上,无论是在筹备施工阶段,还是实际运行当中,铁路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相关理论数据,为“领先全球”铺垫作势,甚至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这种科技领先水平也俨然“发展代价”的潜名词。但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安全将顾客送达目的地才是核心内容,速度只是一种表面特征。大小事故频发,王勇平代表铁道部表示“我们仍有信心”不难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普通公众同样“仍有信心”?
针对高铁“磨合期”的尴尬现状,舆论纷纷提醒,铁路需要关注的不只是路网数量、运行速度,更应该是细化的管理、安全的保障。高铁降速似乎是对此作出的一种直接回应,令人遗憾的是,灾难并没有给铁道部留下太多的时间,一起触目惊心的惨烈事故接踵而至。尽管此次事故的原因尚在调查中,但事故发生的本身,足以宣告铁道部四年前就已研制出动车防追尾系统的说法破产,同时也不失为对铁道部刚刚结束的全路安监系统安全专项检查的一种嘲讽。在此背景下,公众如何能够“仍有信心”?
诡异的是,与高铁“磨合期”事故频发类似,此次事故的原因再次被认定为雷电干扰,“天灾”成了一切事故的罪魁祸首。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专家王梦恕据此表示:首先,信号系统是弱电,和提供列车动力的高压电并无关系,而且有防雷击的设计,被雷电破坏的可能性很小。其次,如果因为雷电,信号系统故障,后车司机应该看不到信号,“那样他是不敢继续开的,必须要停下来”。关于这些质疑,不知道铁道部将作何解释?退一步说,人命关天的交通安全面前,如果铁道部面对雷电天气都显得信心不足,公众如何敢对脆弱的高铁技术“仍有信心”?
上海铁路局局长已因此次事故被免职,铁道部新一轮的安全大检查也即将因此而开展,所有这一切,显而易见旨在重建公众对铁路的信心。但是,此次事故的最终真相到底怎样,铁道部又将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公众仍在苦苦等待结果。惨痛的生命悲剧面前,高速铁路的所有成就都显得暗淡无光。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大力推广,常规列车相继退出历史舞台,被提速的公众已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倘若天气变化真的成为旅途中的“不可抗拒因素”,以至于管理部门手足无策、公众惊慌失措,纵使“你们仍有信心”,“我们”也不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