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裸乡政府”何以“墙内开花墙外香”
(2010-03-18 01:03:56)
标签:
账本全裸乡政府账单财产申报张映上白庙乡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全裸乡政府”何以“墙内开花墙外香”
赵志疆
日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在网上“晒账本”引发网友热议,但记者在白庙乡实地采访时却意外发现,大多数当地群众对此并不知情,当地仅大约50户人家有电脑。(3月17日 新华网)
乡政府网上“晒账本”,一度被誉为“政府全裸第一例”,一片叫好声中,不少人纷纷憧憬此举能推动透明财政在更大范围内运行。然而,我们高兴得似乎太早了。
“晒账本”备受推崇的时候,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声音是“即使作秀也值得肯定”。然而,当我们陶醉于“政府全裸第一例”的象征意义之时,或许并未认真考虑过,倘若真的只是作秀,结果将会怎样?现在看来,“政府全裸第一例”很难不使人与作秀一词联系在一起。
诚如白庙乡党委书记张映上所说,“接受监督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便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此举不仅需要政府“晒账本”,同时需要公众的目光能够像阳光一样照射在政府摊开的账本上。对于一个只有50户人家或单位才有电脑的小乡镇来说,摊开在互联网上的账本是否经过了足够的“曝晒”,结果恐怕很难说。如果只是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账单粘贴在财务公示板上岂非更容易实现接受监督?令人遗憾的是,乡政府办公地前的财务公示板上惜字如金,与这份并不冗长的账单在网上备受推崇相对应的是,当地大多群众并不知情,更谈不上实施监督。
张映上书记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方便给在外打工的白庙乡民看”。在外务工人员当然也需要了解家乡情况,但家乡父老这方面的需求恐怕更为迫切和直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状,究竟是为了满足外出务工者,还是仅仅为了方便“外人”看?如果只是出于这种考虑,“晒账本”已然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政府财政公开依旧有限的背景中,任何点滴进步都足以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由于置身事外,公众看到的注定只是其象征意义,而不可能感受到账单内容本身意味着什么。这恐怕也正是这份招待费用占总开支65%以上的账单,依旧能赢得一片喝彩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乡政府“晒账本”的初衷本就耐人寻味——张映上曾多次提到此举受到当地市委书记以及市委组织部领导的鼓励,这也就使得“晒账本”有了一种领导“让我晒”的意味,因此一些细节问题才会语焉不详。至此,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账单本就是晒给领导和外人看的,单位门前的财务公示板上显然不足以担此重任,因此才会选择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影响更为广泛的网络作为载体,所以才会出现外界反映强烈而当地民众漠然处之的尴尬现状。
纵观此次一波三折的事件,其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但也仅限于其象征意义——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滞后,公众对点滴细微之处的改善充满期待,他们从来都不吝于为此送上自己的掌声。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去年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区公开领导干部财产申报情况的风波,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从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之处发动改革,都是经互联网的推波助澜达到高潮,也都因此而收获了外界广泛的赞誉。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由于灰色收入等核心内容的缺失,使得曾经的财产申报更像是“廉洁公示”,新疆阿勒泰早已在一片掌声中悄然沉寂。以此观之,“全裸乡政府”到底还能红多久?这是个问题。
赵志疆
日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在网上“晒账本”引发网友热议,但记者在白庙乡实地采访时却意外发现,大多数当地群众对此并不知情,当地仅大约50户人家有电脑。(3月17日 新华网)
乡政府网上“晒账本”,一度被誉为“政府全裸第一例”,一片叫好声中,不少人纷纷憧憬此举能推动透明财政在更大范围内运行。然而,我们高兴得似乎太早了。
“晒账本”备受推崇的时候,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声音是“即使作秀也值得肯定”。然而,当我们陶醉于“政府全裸第一例”的象征意义之时,或许并未认真考虑过,倘若真的只是作秀,结果将会怎样?现在看来,“政府全裸第一例”很难不使人与作秀一词联系在一起。
诚如白庙乡党委书记张映上所说,“接受监督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便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此举不仅需要政府“晒账本”,同时需要公众的目光能够像阳光一样照射在政府摊开的账本上。对于一个只有50户人家或单位才有电脑的小乡镇来说,摊开在互联网上的账本是否经过了足够的“曝晒”,结果恐怕很难说。如果只是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账单粘贴在财务公示板上岂非更容易实现接受监督?令人遗憾的是,乡政府办公地前的财务公示板上惜字如金,与这份并不冗长的账单在网上备受推崇相对应的是,当地大多群众并不知情,更谈不上实施监督。
张映上书记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方便给在外打工的白庙乡民看”。在外务工人员当然也需要了解家乡情况,但家乡父老这方面的需求恐怕更为迫切和直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状,究竟是为了满足外出务工者,还是仅仅为了方便“外人”看?如果只是出于这种考虑,“晒账本”已然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政府财政公开依旧有限的背景中,任何点滴进步都足以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由于置身事外,公众看到的注定只是其象征意义,而不可能感受到账单内容本身意味着什么。这恐怕也正是这份招待费用占总开支65%以上的账单,依旧能赢得一片喝彩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乡政府“晒账本”的初衷本就耐人寻味——张映上曾多次提到此举受到当地市委书记以及市委组织部领导的鼓励,这也就使得“晒账本”有了一种领导“让我晒”的意味,因此一些细节问题才会语焉不详。至此,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账单本就是晒给领导和外人看的,单位门前的财务公示板上显然不足以担此重任,因此才会选择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影响更为广泛的网络作为载体,所以才会出现外界反映强烈而当地民众漠然处之的尴尬现状。
纵观此次一波三折的事件,其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但也仅限于其象征意义——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滞后,公众对点滴细微之处的改善充满期待,他们从来都不吝于为此送上自己的掌声。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去年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区公开领导干部财产申报情况的风波,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从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之处发动改革,都是经互联网的推波助澜达到高潮,也都因此而收获了外界广泛的赞誉。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由于灰色收入等核心内容的缺失,使得曾经的财产申报更像是“廉洁公示”,新疆阿勒泰早已在一片掌声中悄然沉寂。以此观之,“全裸乡政府”到底还能红多久?这是个问题。
前一篇:重复使用的“委员电脑”更“实际”
后一篇:疫苗风波能否给公共安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