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天不足的“躲猫猫”调查团注定无功而返

(2009-02-23 01:02:39)
标签:

网民调查团

躲猫猫

云南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先天不足的“躲猫猫”调查团注定无功而返

 

赵志疆

 

云南警方公布看守所内有在押人员因为“躲猫猫”一类的捉迷藏游戏而死后,网民调查团成为超越案件本身的热点。然而在经历尴尬的调查后,网民铩羽而归,真相并未大白。这些质疑案件的网民代表,反成遭质疑的对象。(2月22日《京华时报》)

 

“躲猫猫”事件备受关注,网民调查团被众人寄予厚望。然而,其“没有结论的结论”令人失望不已,甚至,就连调查团成员本身也遭到了网民的质疑。这样的结果令人尴尬,却又似乎早就埋下了伏笔。

 

调查报告出炉后,网民调查团成员的身份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不过,在笔者看来,调查团成员具体从事什么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发现疑点、小心求证?令人遗憾的是,调查团自身也承认法律知识的欠缺,乃至于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被警方轻易化解。如此“一唱一和”的表现,怎能不使人倍感疑虑?这样单纯的“提问回答”形式,与官方“新闻发布会”究竟有什么不同?充其量,不过是警方的一次预演,网民调查团只是获准提前进入会场的群众。

 

面对“躲猫猫”之类突发事件,探究真相不仅仅需要满腔热情,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先天不足”的网民调查团注定难当大任。由此自然引出下一个问题——调查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网民代表,为什么最终只是挑选了数位能力有所欠缺的代表?虽然名为“网民调查团”,但仅就此次调查所体现出的能力来看,未免有些名不符实,当很多人纷纷对调查报告表示不满的时候,何尝不是对调查团的能力表示质疑?

 

事件的推动者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解释,调查团主任副主任的产生是根据报名顺序,其他成员则是挑选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网友。显而易见,无论组建调查团经过了哪些程序,具体人员的配备都是“官选”而不是“民选”,仅就这一点来说,调查团的成立过程本身就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其不尽如人意的调查报告引来大面积质疑,也就是在情理之中。

 

在调查过程中,组织者表示决不干涉调查团的行动,调查组成员也以“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调查”为荣。但仅就此事而言,要想客观独立地完成调查,必须获得司法授权,只有这样才能要求警方提供证据配合调查。当所有部门无一例外表示“不干涉、不参与”的时候,实际上也已经拒绝向调查团提供任何帮助。因此,警方才会以违法法律制度为由,拒绝向调查组提交与本案相关的实质性内容,调查组也只能在报告中感叹:“最后真正能揭露真相的,只可能是拥有法律资源的执法司法部门。”

 

从这种意义上说,未经司法授权而进入看守所调查的行动本身就是一出闹剧——调查团成员像普通参观者一样通过层层检查,像参观者一样认证听取警方的讲解、小心翼翼地不时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像参观者一样在活动结束之后一丝不苟地记录行程、抒发感想……当一切实质性内容都以各种理由向调查团关闭大门之后,他们究竟能得出什么样的调查结果?即使调查团不是所谓的“托”,也没有热衷于配合“作秀”,与普通参观者别无二致的他们,到底能给我们披露怎样的真相?我宁愿相信网友调查团的态度是认真的,但他们的态度越认真就越足以显示出其过程的荒谬。

 

网友调查团的从无到有是一种进步,但是抽掉了实施监督的制度内核之后,其所能得到的只是一件国王的新装。令人感到沮丧的是,披上这件新装的是网民,而且还是以响应网民呼声的名义由我们自己动手披在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