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高考教育 |
分类: 赵言赵语 |
赵志疆
当大多数高三学生准备着第二轮高考复习时,郑州市不少高三学生正在选择另外一种上名牌高校渠道——参加其他国家的高考,直接去国外读大学。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考试)就是比较热门的考试之一。(1月10日 东方今报)
近年来,SAT和ACT这两种美国高考形式悄然在国内升温,在中美高考制度的巨大差异下,许多原本准备报考国内高校的莘莘学子纷纷开始备战“美国高考”。这样的场面颇为值得关注。
SAT成绩是美国大学惟一可以用来比较学生能力的东西,也是决定考生能否申请到奖学金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内考生习惯于把SAT考试称为“美国高考”。“美国高考”的优势显而易见:一年可以考六七次,录取不完全看考试成绩,体育、文艺、社会活动等方面特长的自述……机动灵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综合素质,是其显著特征,也是国内考生为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
尽管如此,“美国高考”也并非绝对的“灵丹妙药”,不惜一切代价盲目报考更是令人堪忧。与国内高校的“严进宽出”不同,美国高校大多“宽进严出”,考取大学也许不算太难,但想要顺利取得毕业证书,恐怕并非那么简单。虽然有不少美国大学对国内考生敞开了大门,但著名大学的录取数量普遍稀少,竞争同样异常激烈。除此之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孩子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家长不得不考虑的实际问题;而辗转“打飞的”报考、远涉重洋生活,更是对家长财力的一种严峻考验。
因此,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待“美国高考”这类关系到人生转折点的大事,还是多一些谨慎为好。毕竟,高考已经日渐临近,如果“鱼与熊掌”一无所获,不免有点得不偿失。
当然,“美国高考”的连年走俏也从大洋彼岸给国内高校发出了警示。实际上,国内考生青睐于“美国高考”,不仅仅是为了逃避相对“难考”的国内高校,更是对重视综合素质、倡导自由学风等教育理念的向往。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氛围中,国内高校已然面临着国外大学的严峻挑战,有必要适时反省国内高考的“唯分数”标准,适当补充尝试一下多元化的录取标准了。
否则的话,任由考生不惜代价盲目报考“美国高考”,无疑是对考生家长经济能力的一种消耗;而任由国内优质考生源源不断地“远走高飞”,则显然是对国家人才的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