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要发展,万恶猪为首?

(2007-12-06 10:37:54)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时事评论

东莞

养猪

污染

分类: 赵言赵语

“养猪禁令”中的逆向管理思维最可怕

 

赵志疆

 

猪年岁末,有关猪的话题再次火热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奇货可居,而是不堪忍受乃至急欲除之而后快——12月4日,东莞市副市长李小梅在东莞市清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工作会议上透露,从2009年1月1日起,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12月5日 南方都市报)

东莞禁止养猪的理由很简单——东莞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表示,“规定是根据东莞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工厂多、外来人口多加上养殖场多,造成非常大的污染,东莞不能再承受额外的污染量了。”

 

如此解释看起来不免有点莫名其妙,养猪业确实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但是对于东莞这样一个工业城市来说,这种污染究竟能占据多大的比例?实际上,即使在罗列上述理由的时候,袁绍东局长也是首先将“工厂多”摆上了台面。那么,作为城市主要污染源,工业排污解决的到底怎样呢?袁绍东局长没有说,但想来也没有严重到“驱逐出境”的地步。如此一来,率先拿猪开刀不免给人以专捏软柿子的嫌疑。而如此本末倒置的梳理,也不由得使人联想,清理养猪业是否在给工业发展谋取更多空间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果真如此,此次清理并不像是在算“环保帐”,反倒更像是在算“经济帐”。

 

虽然养猪业已经被认定为东莞“无法承受之重”,但据东莞市经贸局市场管理科有关人士介绍,东莞现在每天的生猪消费量大概是10000头,而从外地进货大概是7000头。仅占市场需求30%的供应量就已经使城市不堪重负,这样的说辞多少显得有点矫情。更耐人寻味的是,东莞市经贸局人士不经意间透露了这样一条信息——从去年开始,经贸局就已经和农业局联合进行“生猪供莞定点基地”的认定工作,到2008年1月1日,东莞市场上的所有猪肉都要从生猪供莞定点基地买进,本地人如果要养猪也必须申报“生猪供莞定点基地”。

 

清理养猪业不等于东莞不再需要猪肉供应,如果说异地引进可以视为“财大气粗”的话,本地人也必须申报“生猪供莞定点基地”则相对不那么容易理解。难道申报之后就不会产生污染了吗?如果申报之后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减少污染,难道不经申报就不能做到了吗?“认定”不仅意味着抬高了供应门槛,同时必然增加了相应的成本,猪肉或许就是这样贵起来的。看到这一消息的同时,恰逢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稳定物价水平将是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际,这样的反差实在不啻为一种巨大的反讽。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结局。按照“工厂多、外来人口多加上养殖场多”这样的顺序排列,结合当地逆向管理的实际举措,真正令人堪忧的是,如果真能如愿解决“养殖场多”的问题,东莞是否紧接着就会拿“外来人口多”开刀,继“不再养猪”之后而“不再养人”?倘若不幸如此,包裹在现代化城市躯壳下的终不免只是钢筋水泥的丛林,而这难道就是城市管理者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