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催眠?给谁催眠?

(2007-11-28 01:06:56)
标签:

时事评论

催眠

心理治疗

诈骗

分类: 赵言赵语
谁来催眠?给谁催眠?
 

赵志疆

 

今年,催眠班在郑州悄悄火爆起来。而目前北京、上海已经出现了白领蜂拥学催眠的现象。同催眠班火爆相对应的,是催眠减肥、催眠戒烟、催眠式销售、催眠行骗等的悄然兴起。某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听说任何一家催眠协会被批下来。也没有任何法律、制度来规范催眠治疗。”(11月27日 东方今报)

 

“催眠”,一个令人倍感神秘的字眼,出于好奇、更是为了安全,相信很多人都对催眠者本身充满了疑问。毋庸讳言,当前的催眠服务行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既有专职的催眠治疗师、也有业余的爱好者,同时也不乏招摇撞骗甚至心怀鬼胎者。基于这样的背景,催眠班的日渐火爆耐人寻味——他们究竟是想要给谁催眠?而报名学习者大多不是专业人士的现状,则更加令人担心——到底谁才有资格催眠他人?

 

所谓催眠,就是催眠师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语言或动作,向接受者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诱使其意识状态逐渐进入一种特殊的境界。通过催眠,接受者对外界的认知判断能力以及防御机制将大大降低,只接受催眠师的指令和暗示。虽然催眠早已被证明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得不使人多加一分小心——谁能保证催眠者只是治病救人,而不是为非作歹?

 

催眠培训班负责人说,“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道德品质一定要把关。”这样的表态固然有必要,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显然无法轻易作出判断,更何况,倘若“道德品质”原本不错的催眠师学业有成之后逐渐变质,又将为之奈何呢?如果无法像崂山道士那样,确保每个心存不轨的瞬间都会导致法术失灵,严格从业执照的核发也就成了避免其招摇撞骗的最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术业有专攻”者充分发挥特长,避免给招摇撞骗者留下可乘之机。

 

除此之外,有关催眠资格的鉴定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据介绍,在国外催眠师资格认证是有专门体系的,而目前国内还只是一片空白。因为缺少法律的保护,被催眠者的权益实际上只是维系于催眠者的一念之间,由此,催眠者资格准入也就成了保护被催眠者权益的第一道屏障。在缺少相关立法的背景下,鉴定资质的官方标准愈发不可或缺。惟其如此,才能明确催眠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能有效地将别有用心者彻底拒之门外。

 

竞争激烈、应激频繁的现代社会,催眠疗法不失为解决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确保这一新兴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就显得格外必要。如果说资格准入旨在解决“谁来催眠”的话,执照审核将有助于辨明“给谁催眠”,如此双管齐下对于规范行业行为大有裨益,而不必每每将个人“道德品质”当作维护他人合法权益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的最后依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