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廉战士廉政腐败网游 |
赵志疆
严肃的廉政建设和娱乐性很强的网络游戏——这两个似乎没有关联的事物,被1款网络游戏结合起来。7月下旬,宁波市海曙区纪委、海曙区西门街道党工委等正式推出公益性免费网游《清廉战士》。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网络游戏。(7月31日 东方早报)
廉政网游的初衷不可谓不好,而类似的“好游戏”也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05年9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系列爱国主义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中华英雄谱》,就首次将岳飞、雷锋、郑成功、郑和、包拯当作了网络游戏的主角。然而时至今日,游戏的公测依然遥遥无期。与此同时,同一家网络公司推出的《学雷锋》游戏在上海已经历3年,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只有低幼年龄、没有接触过游戏机的儿童才会玩,年龄大点的孩子往往不屑一顾。”“好游戏”与“好玩的游戏”之间究竟如何取舍,始终是此类“教育游戏”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网络游戏之所以吸引人,首先在于“好玩”。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游戏者可以任意扮演自己憧憬的角色,自由地体会现实生活中所无法体会的经历,以及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既然定性为赋有教育意义的“好游戏”,这种自由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此一来,游戏的过程还会“好玩”吗?游戏本就是虚拟的,廉政网游要想“好玩”,难免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歪曲历史、戏谑人物,在网络恶搞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无原则的“恶搞”?由此带给孩子的疑问是,面对那些教科书与游戏之中的历史人物,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存在?
游戏的主要功能是消遣娱乐,无论主角是谁都无法改变这种游戏的本质。廉政建设之类严肃话题距离青少年相去甚远,他们远远无法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如果他们轻轻松松地就能操纵“清廉战士”抵达“清廉仙境”,他们是否会天真地以为反腐倡廉就只是轻点鼠标这么简单?如果他们费尽力气依然铩羽而归,他们又是否会悲观地认为这就是社会无奈的现实?可以想见,将反腐话题诉诸游戏之后,无论游戏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免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误的引导。即使天真无邪的孩子无暇顾及这些,旨在“寓教于乐”的游戏制作者又怎能不慎重考虑?
网络游戏的魅力在于提供了一方精彩的虚拟世界来躲避现实,然而对虚拟世界的满足又往往映射出现实的无力。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的社会背景下,游戏这桩艰巨的任务不免给人以躲避困难的嫌疑,而最终场景“清廉仙境”的设置,更是让人怀疑,是否因腐败的积弊难返而只能寄希望于虚拟世界的所谓“仙境”?诚如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建华所说,“廉政建设的核心对象是公权掌握者”。如果不能真正对权力形成约束,一切“从娃娃抓起”之类的反腐举措终不免只是游戏,其最终结局也无一例外地演变为“只抓娃娃”。看到了太多“娃娃反腐”的夭折之后,廉政网游似乎依旧难逃同样的命运。
严肃的廉政建设和娱乐的网络游戏因为《清廉战士》联系到了一起,但这远远谈不上“结合”,充其量不过是“捆绑”。如此“拉郎配”式的场景设置,不仅很难满足孩子的娱乐需求,而且也无法满足公众的反腐诉求——孩子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款健康的网游,而公众则更希望看到反腐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即使可以假借孩子之手在虚拟世界里将腐败分子一网打尽,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究竟又能有多少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