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诤言奖举报民主决策监督 |
分类: 赵言赵语 |
赵志疆
云南省政府官员车志敏称,该省将在全国首设“诤言奖”,最高奖金高达五万元人民币,以此鼓励民众讲真话讲实话,监督政府工作,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云南诤言奖为常设奖项,每年评选一次。(6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稷山文案、彭水诗案渐行不远,在某些地区依然奉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现实背景下,“诤言奖”的出台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云南省首设“诤言奖”的态度值得肯定,然而赞赏之余,疑惑接踵而至——“诤言”有必要重奖吗?或者,旨在搏取重奖的是否还算得上“诤言”?
诚如车志敏所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但是我想,所谓“宇下”与“草野”之人,其所发表个人见解的都是一个广阔空间,而不是由当政者圈定范围“集中受理”。民众从来都不缺少讲真话讲实话的热情与勇气,问题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开门纳谏”的空间还太少。果真想要发挥群众监督的更大作用,疏通民意渠道、降低自身身段,主动走出去聆听他们的声音才是最主要的,而不是悬赏之后一味的“守株待兔”。从这种角度来看,悬赏开设的诤言窗口并不像是广开言路,反倒类似于“有奖举报”——既然主办方只是“集中受理”,参与者自然个个有备而来。
那么,如果“诤言奖”只是“有奖举报”,效果将会如何?答案恐怕不用多说,看看不时见诸报端的“举报奖金无人领取”便知端倪。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仅就“勇夫”二字足以说明一切。“诤言”之可贵,不仅仅在于直言规劝,更在于其中可能蕴含着风险。奖金固然诱人,风险更加可怕,而奖金越高其中蕴含的风险也就可能越大,如果不能有效保障自身安全,谁会轻易铤而走险?广开言路需要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风险最小化,如果政府不能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表明开门纳谏的雅量,仅凭居高临下的发布奖项很难赢得民众的信任。由此不免令人怀疑,如此重奖的成本究竟会有多大,重奖之后是否终究难逃“秋后算账”?倘若不幸如此,即使如期颁布获奖信息,大奖能不能顺利发送给“诤言”者也还真是个问题。
政府设置“诤言奖”的初衷不可谓不好,但具体的工作方法显然值得商榷。“诤言”者未必需要重奖,而获奖者也未必果真是“诤言”。可以想象,当“诤言奖评奖领导小组”全力以赴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时,更多有意义有分量的“诤言”也许会因为所投无门而失之交臂。而当“诤言”换重奖为人所共知之后,承担风险的“诤言”者难免不会被“为稻粱谋”者所挤兑。
所谓“忠言逆耳”,在争夺奖项的过程中,“诤言”者处于天然的劣势,投其所好者显然更加游刃有余。抛开“评奖领导小组”如何确保公正这个话题,如果不能扫除“诤言”者的后顾之忧,如果来自民间的声音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谓“诤言奖”难免为“为稻粱谋”者所霸占,甚至是沦为公职人员领取奖励的“自留地”。如此,纵使高潮迭起、重奖不断,究竟又能有多少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