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集体“戴着镣铐跳舞”?

(2007-06-04 22:40:42)
标签:

校园集体舞

华尔兹

以人为本

分类: 赵言赵语
砸断“镣铐”,然后“跳舞”
 

赵志疆

 

200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要跳校园集体舞,其中男女生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将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集体舞并不是要取代课间操,而是要安排更丰富的体育锻炼内容,集体舞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6月3日 北京晨报)
 
如果是要锻炼身体,继续坚持已取得良好效果的课间操就已经做得很好;如果是要安排更为丰富的体育锻炼内容,课余校外适合因地制宜开展的项目很多,为什么一定要强制学生去跳校园集体舞呢?很显然,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学校都具备跳舞的条件,也并不是所有学校的学生都会对跳舞感兴趣。笔者丝毫不怀疑类似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但是教育部门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却很值得商榷。

 

按照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校园集体舞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言下之意,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得到享受艺术的乐趣。但是,这毕竟只是代表了教育部门自身的一种观点,作为直接参与者,学生是否会从中体验到“享受”的快感呢?可以肯定,伴随着这项制度的实施,集体舞正式进入学校已是指日可待,直接参与其中的学生也将越来越多。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对于那些对跳舞本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此举显然更多地是迫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压力,而不是出于对艺术的向往。也就是说,他们只能从中感受到“强制”的威力,而未必会觉得自己是在“享受艺术”。

 

强制学生去“享受艺术”,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管理者的教育部门依旧习惯于用自己的观点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而忽略了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真的能从这些活动中感觉到是在“享受”的话,不用任何强制,一样会有很多人参与其中。而如果毫无“享受”乐趣可言的话,纵然是强制,又能取得多大的实际收效呢?因此我觉得,在艺术教育还相对匮乏的今天,如何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释放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善配套设施,把学生真正自发自愿地吸引过来,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之道,而不能凡事都拿“强制”保驾护航。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十分沉重;另一方面,“强制跳舞”制度的实施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自由。重重羁绊之下,学生们到底还能否在校园内愉悦地翩翩起舞?其实,类似的“强制享受”绝非个例,某些管理者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一厢情愿地认为强制措施对于被管理者是一种享受。这种做法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无论任何时候,作为被管理者一方的真实感受都不应该被忽视,到底是不是“享受”,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而这是管理者所永远无法主观臆断的出的。“强制”终究是一种刚性而略带惩罚的行为,在这种条件之下,原本富有诗意的东西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引起学生本能的抵触心理。这样的结果只能把这种活动沦为形式,进而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在一切都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领域的人本思想首先就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在校园集体舞这件事上,教育部门应该首先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选择,真正归还他们一个可以“享受”的空间,营造一种尽情“享受”的氛围,而不应一厢情愿地强制他们去“戴着镣铐跳舞”。先砸断“镣铐”,然后再来谈论“跳舞”,这应该算不得什么太大的难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