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成本核算,手术刀还是冲锋号?

(2007-01-05 22:16:19)
分类: 赵言赵语
大学成本核算,手术刀还是冲锋号?
 
赵志疆
 
针对高校学费太高的声音,教育部表示,大学学费标准自2000年以来6年间就从来没有调整过,一般是按照每名学生培养成本的25%来收取的。“但学生培养成本确实很难计算,因为涉及的因素太多。”教育部称,2007年将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一旦该办法出台,高校收取学费就有了依据,教育部将据此重新核定现行的大学学费标准是否合理。(1月4日 北京晨报)
 
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经介绍,对学费有两种核收方法,一种是按实际成本,一种是按日常运行成本。现在教育部重新提出制定大学生培养成本,想必依然是要在这两种方法之间做出选择。要分担大学生的培养成本,首先就应该有合理的“成本核算”,而只有在市场机制中确立的成本核算与价格才具有“合理性”。目前这种垄断条件下的“成本核算”,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未必合理。
 
毋庸讳言,中国大学的效率并不高,这首先表现在大学自身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上。《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903.36万人,教职工130.3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1.84万人。可以看出,每个教师平均要负担7名学生,而国外大学师生比例通常为1∶16~1∶20。这仅仅是专任教师与学生数量之间的对比,而专任教师在大学教职工总数中仅占47%。将所有人员开支统统计算进大学生培养成本中,成本岂能不高?
 
大学的实际办学成本既包括刚性的管理成本,也包括软性的运营成本。随着扩招的持续,教职工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薪酬正是刚性成本支出的首要项目。而政府拨给大学的经费是以在校学生人数来定,与教职工数量并无关系。除此之外,大规模建校盖楼、圈地扩张都给大学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保障运营,大学必然会想方设法把这部分开支以学费方式转嫁于学生。所以才会出现大学逐年扩招,学费随之提高的现状。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可以考虑引进竞争机制,允许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高等教育,在竞争中确定出大学教育的合理成本。只有具备了合理的大学生培养成本,才能谈得上如何去分担这些成本。如果继续肯定公立大学的垄断地位,则有必要实施相应的限价措施,根据国民的实际收入及物价水平来完善成本约束机制。如果没有了这种约束,所谓成本核算只能使大学的冗员越来越多,浪费日益严重,而在大学收费日渐攀升的同时,大学本身却依然入不敷出、负债累累。
 
20年间大学学费已经整整上涨了25倍,诚如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所说,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其实,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并不奢求洞察大学收费的内幕,他们只是希望收费能够控制在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合理范围。如果成本核算不能剔除那些不合理因素,那么“依据成本25%收取学费”也就失去了合理的基础。联系起教育部“学费6年没有调整”以及“相对于培养成本,现在的高校收费不能说很高”这样的论调,公众有理由担心,所谓成本核定不仅无法充当剜去高收费毒瘤的手术刀,反倒是极易成为大学收费再次上涨的进攻号角——其积极意义委实不得高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