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陷儿高发”信息为何由企业发布

(2006-07-10 22:51:56)
分类: 赵言赵语

“缺陷儿高发”信息为何由企业发布

赵志疆

每30秒,中国就有一名缺陷婴儿出生;每一年,中国发生的出生缺陷高达100万~120万例。其中,列第一位的即是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在7月8日某乳品公司举行的“叶酸与预防出生缺陷学术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呼吁:育龄妇女应在怀孕前就摄入足量叶酸,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神经管畸形。(7月10日 信息时报)

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国正在积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通过“三级预防”策略预防出生缺陷。乳品公司援引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果是为了引起公众重视的话,原本无可厚非;不过我却隐约觉得,商家此举似乎另有他图。

出生缺陷既包括先天畸形,也包括功能、代谢、行为的异常,其产生原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直接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三级预防”策略中,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以及选择最佳生育年龄等是处于首位的。然而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片面强调于叶酸的重要性,即使如专家所言,导致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叶酸,神经管畸形也不过是出生缺陷的一种,而非全部。难道补充了足够的叶酸就可以杜绝所有出生缺陷的产生吗?

与会专家在强调过叶酸的重要作用之后,紧接着表示,“要想从食品中获得足量的叶酸并不容易,此外还要减去50%~90%的烹调损失。”于是,专家建议“妇女在怀孕前和孕早期应服用叶酸补充剂和叶酸强化食品,例如含高叶酸的奶粉,以维持每天的需要量。”

原来如此!缺陷婴儿高发源于叶酸摄入不足,而含高叶酸的奶粉才是补充叶酸的最佳选择。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刚刚过去的“黄金搭档”和“全国牙防组”风波,审视某些细节,这些事件惊人地相似──都是先有专家学者严肃指出国民所面临的健康隐患,接着就会出现新的商品来弥补这种不足,然后这种新商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权威机构“认证”、“推荐”的首选。这样雷同的事态发展进程难免令人怀疑,难道所谓“学术研讨会”竟然只是一次“新产品发布会”?

不是我对商家和学者怀有“小人之心”,实在是借势于专家学者以骗取消费者信任、牟取暴利的商家太多,而在一次次品尝到盲目崇拜权威所带来的伤害之后,消费者也不得不谨慎地打量他们的言行。

既然是参加“学术研讨会”,这些专家学者为什么不是出现在权威机构的会场内,而是现身于商家所搭建的讲坛上?在出生缺陷依旧形势严峻的今天,如果真的有什么好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足以震动国内医学界,引起世人的瞩目,何至于甘愿冒着被人误解为“托”的风险屈就于商家讲坛?

如果商家举办“学术研讨会”仅限于提供公共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预防,那么可以理解为商家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进而对其表示出足够的敬意。然而“学术研讨会”的后半段却完全改变了味道,其所要“研讨”的似乎也不仅仅是学术。因此我觉得,如果想要证明自己的产品确实真实有效,商家首先就有必要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产品构成,以及提供充足的实验数据和临床实践来验证其实际效果。如果没有了这些,仅凭一次自说自话的“学术研讨会”,叫人如何能够相信喝几袋奶粉就能有效预防缺陷婴儿的高发?

在专家学者社会公信力每况愈下的背景下,希望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有别于此前的“黄金搭档”和“全国牙防组”事件。否则的话,消费者不仅将再次经历一场弥天骗局,而且也将有幸再次目睹商学联姻所导演出的丑陋一幕,而这似乎比那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本身更令人感到恐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