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打破了农民的宿命

(2006-02-06 22:56:33)
分类: 赵言赵语

他们打破了农民的宿命

赵志疆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杨集镇李桥村虽然只有700多人,然而除夕之夜,该村村口竟然停放了40多辆豪华轿车;而这些轿车的车主,全是富起来的外出务工村民。今年春节,仅杨集镇外出参与文化用品营销的人员就开着200多辆轿车回乡过节。 (2006年2月5日 中国青年报)

在无数农民纷纷为了回家过年而一筹莫展的时候,驾驶私家车返乡过节这样的创举似乎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同样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这样一位农民,永川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刘远书,花费近3年的时间,写成一篇关于地球自转、万有引力及地震等原因系列新解的科技论文,发表在全国性刊物《发现》上。(2006年2月5日 重庆时报)

春节期间出现的这两条关于农民的新闻,非但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耳目一新的喜悦,反而使这些力图改变自己宿命的农民被押上了舆论的审判台。关于驻马店农民的200辆轿车,有人武断地指出,“不是骗来的就是抢来的。”至于刘远书写论文的举动,更是有人不无尖锐地提出,“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就连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得知刘远书的农民身份后,也劝他“回家好好搞自己的小农经济,别浪费时间了。”

在这些霸道而又偏颇的言论背后,掩藏着多少对农民的傲慢与偏见,一切似乎不言而喻。既然我们这个社会总是把农民放在需要被理解和被尊重的位置上,那就说明,在很多时候,农民仍然是不能被理解,甚至是得不到被尊重的。

事实上,春节前夕,关于私营老板包飞机回家过年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因此而感到惊诧。为什么老板包飞机能够被接受,而农民开汽车就不能被接受了呢?难道农民注定只能为了那一票难求的火车票去奋斗,然后历尽艰辛搭乘“农民工专列”回家过年吗?写出有影响力的科技论文的作者不计其数,但是很少看到有谁引起过刘远书这样的轰动。难道生而为农民,就只能墨守陈规去搞小农经济,然后坐在家里等着被“扫盲”吗?

虽然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呼吁理解农民、尊重农民,但是面对很多事情,总是有人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对农民身份那种近乎本能的鄙夷。在他们眼中,农民天生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就是现代文明所要教化的对象。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农民虽然有了钱,但是依然衣着蹩脚、神情猥琐,即使卖弄一下文化,也往往是错漏百出、贻笑大方。于是,当这些天生的弱者此次真正以强者的姿态出现于众人眼前的时候,显然是超出了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外,质疑之声因此而此起彼伏。

这注定是一场不可能会有结果的争论,但是争论本身却不乏现实意义。“农民”只是一种称呼,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成为藐视、贬低农民的一种“符号”。在这几乎同时发生的两件新闻中,驾驶私家车的是一群驻马店人,写出论文的是一个刘远书。如果所有的人都只看到这些,而看不到他们名字前面的“农民”二字,我想,这恐怕是比获得成功更令他们感到欣喜的事。

农民依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成功,成功之后的农民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与尊重,理解农民、尊重农民,不妨先从淡看“农民”两个字开始。这两个字本来就不应该是一种身份的标签,更不是什么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因此,笔者希望看到类似的新闻越来越多,同时希望伴随着新闻同时出现的争论越来越少。果真如此,善莫大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