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城记》 —  感谢这段影像留下的记忆

(2009-03-09 21:50:53)
标签:

成都

二十四城记

贾樟柯

影像

采访

口述

420厂

三线建设

文化

分类: 影音看片

    我算不上贾樟柯的影迷,至于那部得奖的《三峡好人》,也曾经一听片名,就觉得多半是让人郁闷的“主旋律”,一直很排斥。直到前几天,准备要到影院去看这部关于420老内迁厂的《二十四城记》,于是想先了解一下这个导演,才看了他几部片子,当然就包括了上面那部疑似主旋律。才发现,原来这是个很有思想的导演,和我之前武断猜测的完全不一样。那部疑似主旋律,还真是部不错的片子。

 

    选了一个周末,独自走进电影院去看这部《二十四城记》,没约朋友一起,因为觉得周围朋友基本上没有我这种内迁老三线工厂生活的经历,看这个电影也许没有那么强的共鸣感。电影院里看这个片子的人不多,感觉就听到周围一些大妈在议论,有的说是发了电影票,有的说是老420厂的。好容易影片开始,终于安静下来。《二十四城记》 <wbr>— <wbr> <wbr>感谢这段影像留下的记忆

 

    《二十四城记》 <wbr>— <wbr> <wbr>感谢这段影像留下的记忆

 

    看了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真是让人五味杂陈,感慨万千的。在商业电影铺天盖地,特技、炒作齐当道的今天,还有导演愿意下心思去拍一些让人深刻思考的电影,去真正地反思社会发展、反思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的人生悲欢,真算得上一份难能可贵的诚意。不得不承认,也许很多人走进影院更愿意看冯小刚的电影,但我想说的是,中国电影也不能没有像贾樟柯这样的导演,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总觉得因为有这样特别的导演,中国电影的灵魂才没有彻底“沦陷”。
 
    这部电影给人的总体感觉,还是“纪录片”,但因为有吕丽萍、陈健斌、陈冲、赵涛的加盟,又让人觉得不算完全意义上的“纪录片”。电影以成都420厂的五十年兴衰变迁为背景,通过工厂里老师傅、老干部、中年下岗工人和工厂年轻子弟等真人真事的采访口述,并且穿插了几位演员演绎的被访者于他们之中,让我们从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上,看到了一个三线厂在时代进程中的起起落落。
 
    多年未见的老师徒、年迈的老书记、从沈阳内迁来成都却丢失了自己孩子的母亲、工厂进入衰退期而下岗的中年妇女、人到中年满腹感慨的工厂管理干部、青春不再的一代厂花、尝试了一天工人生活就放弃的年轻人、从未认真体会过工人母亲艰辛的小姑娘......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能让你在生活中找到一个熟悉的翻版,这些点滴故事其实就在你我身边,而贾樟柯用镜头,让这些个体汇聚到了一起,并且用了“访问、口述”这样一种极其直白的表现形势,给人的真实感很强烈,再加上贾式特有的流行音乐穿插和诗歌搭配,足以让看的人心潮澎湃了。
 
    一个老厂的迁移,也许刚开始动静挺大,但随着新的高楼拔地而起,过往总是会不经意间就变得灰飞烟灭,一个厂也不过一段历史而已,空了才会拿出来翻翻。
那间被“二十四城”替代的老420厂,三万职工,最后只剩下三千个。其他两万七千个买断工龄,每人给三万块钱、四万块钱就完全脱钩了,跟这个工厂压根儿没有关系了。老一点的还好,算是退休,养老保险这些东西都有。中年人就叫做买断工龄,就是散伙了,自谋出路。这对于那些一直以来以厂为家的人来说,真的是太残酷了。而生活却不得不继续,人们议论一个老厂的倒下很容易,议论谁谁谁下岗了也很容易,也许只有每天念着座右铭出去找工作的小学、实践文化的大妈自己,才永生不忘自己那时的艰辛。
 
    看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很多儿时的记忆,电影里那些破旧的工厂车间,在我父母工作过的老锦江厂也有,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我也曾经亲自去体验过(那是我妈为了刺激我好好念书,特地把我带去的),吕丽萍家里那复古的五斗橱和大厨,我们家也曾有过一模一样的,工人们穿着一样的制服,伴随着厂里的广播,蜂拥着走进工厂上班,那场面我也一点都不陌生,我们老厂就是从上海内迁来的“三线”企业。

 

    我和电影里的赵刚一样,去过一次,就很确定自己没法接受车间里的轰鸣声,甚至一刻也无法忍受那里的机油气味。和电影里的赵涛一样,小时候从来没觉得父母工作得艰辛。长大以后,偶尔留意到父亲回上海看望亲人时那种“兴奋”和“感伤”,才明白,原来作为“三线”的一分子,一个老人奉献了一生的青春和亲情。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真正去在意和感激这些无数“三线”一分子为这个时代前进默默付出的一生?人们更多议论的恐怕是老工厂的破产、买断、拆迁、破旧立新。
 
    感谢贾樟柯,用这样一部电影,让这样一代老工人以影像的方式,为这个新时代所“记忆”。希望看到时尚大厦闪耀城市光芒的同时,人们永远也不要忘记曾经有这样一群背井离乡的人,为这个城市的建设奉献了平凡的人生。
 

    《二十四城记》 <wbr>— <wbr> <wbr>感谢这段影像留下的记忆

    很喜欢电影里陈冲的表演,那口上海话让我很亲切。

 

 

  

 

  “成都,仅你消失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一句不错的诗,可是,有多少人能觉得这消逝的一代,是荣耀呢?走出影院,感慨、思考、落泪、心酸、冷幽默,好像这一切都不能表达我自己。

 

    于是,想说一句感谢!感谢这段影像留下的珍贵记忆。“成都,仅你记住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