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新闻出版报》:信阳诗人(转)

(2010-08-28 21:09:19)
标签:

林平

信阳

诗人

文化

分类: 文萃

信阳诗人

 

(载2001年3月9日《河南新闻出版报》)

 

陈晓军

 

  文坛中,说起南阳,人们自然会想到二月河、周大新等小说奇才组成的作家群,他们以南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写出了一部部享誉全国的佳作。与南阳咫尺之遥的信阳,近期在文坛中也格外引人瞩目,一队由老中青三代作家组成的诗歌方阵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文坛巅峰迈进,国内一位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惊呼道:不久,信阳将和南阳一样,在中国文坛当中树起一道奇观。

  2000年8月17日,对信阳诗人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信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常青藤诗丛”召开了首发式暨诗歌研讨会。这在信阳的文艺史上是第一次。在会上,土生土长于信阳的12位诗人精心奉献的12部诗集与媒体和读者见面了。

  一个地级市,一次出版12部诗集,这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家智面对诗人们丰硕的成果欣喜地说,这是信阳文学界的一大喜事,更是信阳人民的骄傲。这12部诗集似喷泉一样一涌而出,力量之大,影响之广是未曾想到的,如此表明,信阳诗坛正由过去零星奋斗的格局演化成诗歌方阵形式向前迈进!

  钟家智部长用“方阵”来形容信阳诗坛的变化,精辟、独到,同时反映出信阳诗坛在国内诗歌界黯然之时仍异常红火的局面。

  信阳诗歌方阵已经成了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文学现象,任何一种现象的形成和产生,必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想要了解这些,首先得品味一下信阳这块诗一样的土地。

  有“豫鄂皖金三角”之称的信阳,在历史上先后产生了无数文学艺术巨匠,可以说“江山代有才人出”。汉有邓艾,晋有王瓒,唐有王建,宋有司马光,元有马祖常,明有何景明,清有蒋湘南等。特别是到了近当代,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人,像尚钺、翟永坤、蒋光慈、白桦、叶楠、杨纤如、赵清阁、王昌定等。

  众多文化名人的产生,皆源于信阳这块魅力无穷的土地。大别山秀峰万座,叠嶂千层;淮河水清波奔流,舟船穿梭;避暑胜地鸡公山吞云吐雾,青分楚豫,气压嵩衡;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就出产在这里。山韵、水韵、绿韵、茶韵、诗韵相映生辉。

  阳春三月,山清水秀,万山红遍,组成如诗的画卷。驻足聆听,溪流叮咚、泉韵如佩,此情此境,你不能不歌,不能不诗。信阳,还是我国东西南北的经络,兵家必争之地,经济的流通驿站,文化的交汇区域。因而形成了既具有北国粗犷豪放,又具有江南婉约细腻的特殊的淮上文化。也正是因为这些无比丰厚的文化积淀,加上大别山的草木山水,信阳诗歌才有了取之不尽的诗源。

 

  

  打开中国文学史,一个地区形成一个文学团体、作家队伍,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如竹林七贤、扬州八怪、桐城派等等。现当代文学史上,未名社、南阳作家群、河北三架马车、宁夏三棵树等都遐迩闻名。而信阳诗歌方阵的形成,也必将引起全国诗歌界的关注。

  如果你罗列一下信阳的诗人及其作品,你就会发现,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诗歌创作队伍正在形成,在创作的风格及艺术的追求上既旗帜鲜明,又相映成趣。为了深入地了解这个方阵的内涵,还得先从二位老诗人说起。

  熟悉和了解信阳诗歌的人都知道,信阳有一个诗歌舵手,那就是陈有才先生。1942年出生于固始县的陈有才,是我国乡土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文革”前,他曾与管用和、刘不朽、习久兰并称为我国五句山歌的“四大歌王”。他以一首《我唱山歌党定音》一举成名,从此坚持诗歌创作40多年而不懈。《中国民歌》将陈有才作为由著名歌手转入纯文学创作并加入中国作协的典型人物之一列入史册。

  陈有才先生目前著作14部,其中诗集8部,但他从未停歇,时因有佳作出现而足之蹈之,皆被传为佳话。统观全国诗人,如此笔耕不辍,坚持终生写作的有几人呢?尤其在当前,诗歌走入低谷,而他仍无怨无悔执著创作。特别是在1998年,陈有才先生车祸导致大腿骨折之后,躺在病床上仍创作出三本诗集,博得了评论家和诗友们的好评。陆键说他躺在病床上的100天,等于别人走了10年。

  可以说从信阳走出来的诗人,大都受过陈有才的影响,有的受他诗歌的影响,有的受他人格的影响。一些已经离开信阳的诗人,像杨晓明、刘高贵等,提起陈有才,那种师生般的亲情溢于言表。现在仍在信阳工作的青年诗人更是经常聆听他的教诲。陈有才先生就像一只穿透岁月的骆驼,把信阳各个年代的诗人驮到一起,大家共同跋涉在新诗创作的征程上。

  1938年出生的鲁行先生原名叶其文,他的成名之作是在1960年发表在我党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第八版上的组诗《归国途中》,那时他才22岁,在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读大三。

  青年时代鲁行历经磨难,在20多岁时就被打成了“右派”,他把诗歌当作自己苦难灵魂的避难所,在诗歌的汪洋大海里他如鱼得水,写下了一篇篇富有哲理的诗歌佳作。评论家马立鞭对鲁行的作品赞叹不已,认为他能于一言之中发黄钟大吕之言,即便一行之作,也可以以大时代为背景,巧妙取象,嘲讽现实。

  鲁行先生于诗写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谈起诗来,也常有他的独到之见,且常能以三言两语说透,不作冗繁的赘述。在信阳诗人方阵中,鲁行应是最年长的一位,可他却觉得自己才刚刚步入写作的中年。至今,鲁行共有诗作2000余首见诸近百家报刊,出版有诗集《雕虫集》、《榆庐广告屑》及《献给母亲的爱》等书,部分作品入编《中国科学诗人作品选》、《中国当代绝妙微型小诗点评》等多种选本。

 

  

  信阳诗歌方阵中,中青年诗人占大多数,他们的加入,使这个方阵显得朝气蓬勃,特别是近两年,信阳青年诗人的一组组力作屡屡在国内夺得大奖,更令诗坛对信阳诗歌方阵刮目相看。

  曾荣获《百花园》文学奖的陈俊峰,在从事文艺领导工作之余,仍没放弃对新诗的探索。他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意,每年都有佳作在国内权威诗刊上发表。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周惠超对诗有着独特的见地,当他的诗集《北去的云》出版后,获得了诗坛中众多名家的好评。

  青年诗人刘火对乡土诗异常地热爱,他为了亲近乡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双脚跑遍了几十个自然村,接触到当今农村中一些最现实的东西。他的诗中时常有一股忧郁的情调,有一股凄凉的色彩。诗评家邹建军在评刘火的诗时说,他是90年代中国农民的发言者,他对农村的感情相当复杂,既有对乡土的眷恋,也有对故土的叹息;既有对现实的揭露,也有对农民的礼赞。刘火现著有诗集《落日无声》。

  同刘火一样,诗人李胜志也是一名教师,他在光山县孙铁铺高级中学任教期间,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而创作,先后在《百花园》、《青年文学家》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他所抒写的大都是校园诗情。多年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他所辅导的许多学生在全国性作文大赛中获奖。李胜志在自己第一本诗集《笑容》后序中写道,作为教师,我的身体是瘦弱的,但我的骨头是美丽的,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此语也向人们展示出诗人对生活及诗歌的热爱。

  出生在农村的林平在儿时就梦想当一名作家,考上大学以后,虽学的是理科,可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自己的作家梦。十余年的诗歌路上摸爬滚打,林平终于在信阳诗歌方阵中站稳了脚跟。如今,《诗刊》、《诗神》等“腕儿”级的刊物,也经常能见林平的大名。青年诗人楚雄与林平有着同样的梦想,巧的是,2000年4月,他俩的诗集一诞生,林平把他十几年所写的爱情诗的精华都汇集到《月亮河》里,楚雄则将诗集以《失落的皇冠》为名,把乡情、亲情、恋情等主旋律以十四行诗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两位青年诗人各具所长的思路,为信阳诗歌方阵注入了活力。

  众多青年诗人中,要说进步最快,成就最大的当属田君,今年30岁的田君自1991年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后,至今获得五项全国性诗歌大奖,且出版过两本诗集。其被选入《1998年中国新诗精选》的作品《中国书法》,被行家称为力作。他把对世象的洞察都赋予行书之中,诗之笔触已相当练达自如。

  信阳的中青年诗人还有许多,如乐祥涛、刘高贵、杨晓明、朱根高、胡晓靖、赵家利、赵玉丽、简静等,他们近几年也都发表了大量的诗作。

  信阳诗歌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击着中国诗坛,不管是河南的文艺奖还是全国的诗歌比赛奖,在领奖的人中肯定有信阳的诗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信阳诗人每年公开发表和公开出版的诗歌总数均在千首以上。

 

  

  信阳的诗歌之所以有这么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因这个诗歌方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他们中有工人、农民、教师、记者,还有医生、个体户。他们分布在信阳城乡的各行各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洋溢的艺术才华创作出神韵生动、情调高尚、结构巧妙的诗歌艺术作品。

  当袁维龙的诗集《小绿集》出版后,同行们不由感到惊讶,没想到这位新闻界的骁将,在诗歌方面也造诣颇深。

  由于工作关系,袁维龙走遍了豫南大地,唱遍了豫南大地,每到一处,都有诗为证。他的诗和他爽直的性格一样,无论是写景、写人、写事都融入了自己的理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读其诗如闻其声。

  同为新闻工作者的何正权近期也出了一本诗集《荷》。老诗人白桦先生在为这本诗集所作的序中写道:何正权迷醉在诗歌中,这是高尚的嗜好。诗歌是人世间惟一不会让人真醉并受到伤害的佳酿。一个仅仅歌唱幸福,仅仅歌唱爱情,而不懂歌唱痛苦、歌唱失落的诗人,绝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我在何正权的诗歌里感受到的幸福是痛苦的,感受到的痛苦又是幸福的。这正是我希望读到的诗。

  对何正权而言,新闻和诗如手中的两支笔,一支笔写出这个时代与之有一面之缘的人们的生活;一支笔则写他们的梦、欢喜和痛苦。

  在医院里,如果你找扶桑医生,不好找;在信阳诗坛你要问扶桑,立即有人响应。身为医生的青年女诗人扶桑曾荣获《诗刊》、《诗歌月刊》等评出的诗歌大奖,她对爱情诗有着相当强烈的感受力和特异的想像力,她往往以对生活深层的拷问,纯真而大胆地融入诗中,1998年,河南省作家协会为其举办了作品研讨会。

  青年女诗人王少杰在电业部门工作,经常深入工厂车间,炉火、机声、电流孕育出她诗的灵感,她以抒情的笔触和纯朴的情感描绘了工厂的改革和工人的风采,目前已发表诗歌、散文及新闻作品500余首(篇),并出版诗集《哪首诗属于你》。

  已出版三本诗集的女诗人简静今年才27岁,她曾做过教师,办公室秘书和杂志社编辑,在激跃的青春韶华里,她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向生活挑战的酸甜苦辣,也知道了人世间除了有冰冷和邪恶外,还有更多的温暖和关切,所以她创作的诗歌让人读起来真诚与激荡、深刻与精湛。

  艺术创作需要真挚的热情和虔诚的恒心,丝毫的功利都会亵渎艺术神圣的使命感。信阳的诗人在时代的大潮中会永葆艺术青春,贴近自然,亲近生活,热爱山水,奉献真情,讴歌时代和人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