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简答试题、论述试题(围绕李铎主编版本整理)

(2010-12-21 23:01:38)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考资料

2】、简述孔子的主要文论思想?

 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艺思想,大体以“诗教”为核心。其主要理论主张有:

第一,阐述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论语·泰伯》中孔子谈到关于人的道德品质时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就是看到了诗与乐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的巨大作用,也就是诗歌和礼乐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的巨大作用。

第二,涉及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第三,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为政》篇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提出“尽善尽美”的主张。

第四,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

第五,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语·卫灵公》中说:“辞达而已矣。”《论语·雍也》中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强调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中国文学理论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六,关于论雅乐民郑声的问题。这里所谓的“雅郑”,其实是高雅与通俗的问题,孔子是要求高雅之作的。这也可以说是孔子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的表现。

 

3】、简述“兴观群怨”的内涵是什么?

答:1、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2、所谓“兴”,宋代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孔安国说是“引譬连类”,意思是通过诗歌的想象引发人的思想情感。“观”是指诗歌的认识作用,汉代郑玄解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解释为“考见得失”,总的意思是通过诗歌可以见出社会的盛衰得失和诗人的主观方面。“群”是指文学作品的团结、协调作用。孔安国说是“群居相切磋”,即通过文学活动达到使人际关系和谐,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安国说是“怨刺上政”、朱熹说是“怨而不怒”。

 3、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广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4】、简述孟子的文艺思想是什么?

  答: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知言养气”的创作修养论。具体如下:第一,“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与民同乐”是建立在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基础上,也是孟子人性善的具体表现。

 第二,“以意逆志”的阅读理论。 第三,知人论世说。第四,知言养气说。

 

5】、孔子文艺思想对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强调"诗教",其基本观点,是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

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后世的"文以载道"等强调教育作用的文道观基本上是受孔子"诗教"观的影响;

2、思无邪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3、文学的社会作用,即“诗可以兴、观、群、怨”说,尤其是“诗可以怨”,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优良传统;

4、 “辞达”说、“文质”说;

5、“尽善尽美”说,这一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
6、总的来说,孔子的文艺思想表现了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入世品格。这种经世致用的文艺观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理论的积极影响。

 

6】、试从中国诗歌创作实践与诗学理论两方面浅述孔子“诗可以怨”所形成的悠久传统?

答:1、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2、"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现代的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3、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论题。司马迁强调《离骚》“盖自怨生” 和“发愤著书”就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钟嵘在他的诗歌评论中突出了一个“怨”字,认为只有在描写现实生活过程中表现了进步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也才是最美的作品。白居易强调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如此等等都受到了“诗可以怨”这一传统的影响

 

7】、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答:1、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主要应该指《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提出的“尽善尽美”。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2、孔子之所以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因为《韶》乐是舜乐,舜因为具备圣德而受禅让,符合所谓“唐虞之道”,故“尽善”;而《韶》乐又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而《武》乐是周武王之乐,武王是用武力夺取政权的,故“未尽善”,但《武》乐也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

3、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8】、试谈谈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的具体内涵?
答:1、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2、"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