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旅法艺术家高远
旅法艺术家高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41
  • 关注人气:176,3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2012-11-16 06:51:09)
分类: 散文随笔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项兆斌

  施慧著《音乐之光》,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35万字,获第七届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二等奖(“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是云南最高文学奖项)。该书主序作者秦咏诚先生在序言《用生命的激情点燃音乐之光》中说:“《音乐之光》是一本难得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施慧在序末特别注明:“秦咏诚,中国著名资深作曲家、中国音乐家俱乐部名誉主席、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晓雪在序言《让音乐之光照耀一生》(载2011年7月4日《文艺报》)中说:“根据我的阅读范围,像这样努力熔东西方文化于一炉,哲理诗趣于一体,集中写了30位西方音乐家的书,在全国还是第一部。”
  据施慧自己说,他已将《音乐之光》等著作赠送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内的国外50个国家级图书馆以及全国艺术类大专院校图书馆。另外,据查证,获施慧赠《音乐之光》等著作的还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在内的数十家国家级、省级图书馆;还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中山大学在内的国内数十家知名大学图书馆。
  《音乐之光》323页,以彩色图文形式刊出了该书辑入的施慧 《现代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2010年8月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主办的21世纪华人音乐颁奖大会音乐论文一等奖。
  《音乐之光》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好在哪里?
  经过认真阅读和调查研究,我发现《音乐之光》是一部肆意抄袭,剽窃别人成果的著作,是一部资料堆积、严重抄袭的低劣之作。
  
如此抄袭的“专著”


  
《音乐之光》的基本内容是介绍30位西方音乐家(每篇一人)的生平事迹包括作品赏析。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佚文趣事,任何作者均不可能创作或想象出来,只能是从前人作品中抄写或改写,若原文抄写,必须使用引号注明引自何处,若据原文改写,应当详细注明资料来源。《音乐之光》30篇文章中主要内容明显是抄写或改写而来,不可能是原创。单篇串联、介绍名人生平事迹的书,不管文词如何花哨,均属编撰类。在书店名人书架上,此类书比比皆是。同一个名人的生平事迹,在不同的书里,内容往往大同小异。这类非原创的图书,封面所署创作方式均是“编著”或“编撰”,且书末列有参考书目。在《音乐之光》封面上署着“施慧著”,书末也未列出资料来源的“参考书目”。该书不能用“著”,只能用“编著”或“编撰”,这对作者而言是良知,对出版社编辑而言是规则和常识。认可施慧抄袭之作《音乐之光》为“著”,而非“编著”或“编撰”,出版社和该社责任编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见下表: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最严重的抄袭,如果仅按字数而论,是对别人原作肆无忌惮地大篇幅抄袭。据现有资料查证,按字数统计,《音乐之光》抄袭最多的是肖复兴、高远、侯珅(海伦)、施坊舆及李峥的作品。
  
抄袭肖复兴作品约13300字

  肖复兴自1996年出版《最后的海菲兹》,此后又有《只为聆听而存在》《音乐笔记》《音乐欣赏十五讲》 等多部音乐散文集奉献给读者。笔者已发现 《音乐之光》抄袭了肖复兴作品约13,300字。解析于下:
  1.《音乐之光》1~8页 《巴赫笔记》约2400字,分别抄袭自2002年2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只为聆听而存在》64页《小溪巴赫》一章约800字,129页《巴赫与享德尔》 一章约500字;2000年上海学林出版社肖复兴散文集《音乐笔记》68页《忽然洞开的窗子》 一章约400字,75页《巴赫笔记》一章约700字。
  2.《音乐之光》9、14、16页 《聆听莫扎特》约1100字,其中抄袭自《音乐笔记》中157页《我与莫扎特》一章800字,162页《关于莫扎特》一章约300字
  3.《音乐之光》281页、287、288页《富于感情色彩的蒙特威尔第》,抄袭自肖复兴《音乐笔记》193页《蒙特威尔第的旋律》一章约800字。
  4.《音乐之光》63、68、69页《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抄袭自《音乐笔记》216页《设想舒伯特》一章约1000字。
  5.《音乐之光》135页《浪漫主义音乐家》第2、3段抄袭自肖复兴《只为聆听而存在》159页《李斯特之死》一章约700字。
  6.《音乐之光》146、147页 《不要再复制肖邦》 抄袭自肖复兴 《音乐笔记》90页《聆听肖邦》一章约1000字。
  7.《音乐之光》54~58页 《永远的勃拉姆斯》,抄袭自《音乐笔记》108页《勃拉姆斯笔记》一章约1500字。
  8.《音乐之光》216、217、220、224页《德彪西札记》约1500字,分别抄袭肖复兴《音乐笔记》121页《德彪西札记》一章约1000字和2007年学林出版社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58页《牧神午后》一章约500字。
  9.《音乐之光》172~173页 《说说马勒》,抄袭肖复兴《只为聆听而存在》179页《马勒札记》一章约1000字。
  10.《音乐之光》270~271页《追求完美的拉威尔》,抄袭自肖复兴《音乐笔记》169页 《音乐的良心——走近拉威尔》一章约550字。
  11.《音乐之光》123、129页《德沃夏克音乐的民族个性》,抄袭 《音乐笔记》127~131页 《德沃夏克的鸽子》 约550字。
  12.《音乐之光》202、203页《走近理查·斯特劳斯》,抄袭自《音乐笔记》232页《死与净化》一章约200字。
  13.《音乐之光》250、257、259页《音乐画家西贝柳斯》,抄袭自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51页 《西贝柳斯的声音》一章约900字。
  
大篇幅抄袭高远作品约11000字

  已查证《音乐之光》有七篇文章,抄袭自高远散文集《情怀巴黎——走入法国音乐家的情感家园》。高远音乐散文,就音乐而论,观点独到,别具一格,引起读者心灵共鸣。如《音乐之光》216页《德彪西札记》抄袭高远 《海与风的对话——寻访德彪西》中的一段(《情怀巴黎——走入法国音乐家的情感家园》第9页;引文略)
  《音乐之光》抄袭高远作品解析于下:
  1.《音乐之光》26页 《走进瓦格纳的音乐世界》 约1600字抄袭自 《情怀巴黎———走入法国音乐家的情感家园(以下简称〈情怀巴黎〉)》中《逃债到花都———漫谈瓦格纳》 一文,该书第122、123、124页。
  2.《音乐之光》130页《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施特》约2500字抄袭自《情怀巴黎》中《巴黎梦,蝶恋花———李斯特的第二故乡》 一文,该书第105、106、107、109、110、111页。
  3.《音乐之光》161页 《意大利的歌剧英雄(解读威尔第)》约800字抄袭自《情怀巴黎》中《诞生在巴黎的“茶花女”———话说威尔第》 一文,该书第132、133、134页。
  4.《音乐之光》152页《现代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约1000字抄袭自《情怀巴黎》中《香榭丽舍剧院话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在法国》 一文,该书第112、113、114、116页。
  5.《音乐之光》204页《柏辽兹,注定是一位永远不得宠的人》约2100字抄袭自 《情怀巴黎》 中 《白衣天使的红色恋人———弃医从乐柏辽兹》 一文,该书第59、60、61、62、63、64页。
  6.《音乐之光》216页 《德彪西札记》约2300字抄袭自《情怀巴黎》中《海与风的对话———寻访德彪西》一文,该书第1、2、3、4、5、6、8、9页。
  7.《音乐之光》216页《追求完美艺术的拉威尔》约700字抄袭自高远《情怀巴黎》 中 《从蒙马特走来———莫里茨·拉威尔》一文,该书第17、18页。
  特别指出,2010年8月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主办的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论文一等奖的施慧的《现代音乐学大师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之光》152页),其中约1000字抄袭自高远《情怀巴黎》 中 《香榭丽舍剧院话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在法国》一文。
  
抄袭侯珅文章约7100字
  笔者发现《音乐之光》中有6篇文章抄袭了侯珅(音乐学硕士,笔名“海伦”)发表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古典音乐杂志《爱乐》中的相关文章,其抄袭都是以整段或整篇缩减的方式进行。如该书《深邃优美的作曲家圣-桑》,自242页开始至244页第三段的作曲家生平描述,除了最开始的3行零6个字(抄袭作者林喆的文字)外,其他2100字均抄袭自侯珅文章,可以说是把3900字的原文做了减缩,整段的文章一字未动。将《音乐之光》抄袭侯珅作品解析如下:
  1.《音乐之光》第26页《走进瓦格纳的音乐世界》
  第26页第一段至27页第三段,整段抄袭《爱乐》2006年第2期海伦《理查德·瓦格纳》(原文4000字)第32-34页,共约1150字。
  2.《音乐之光》第70页《音乐诗人舒曼》
  第70页第二段至74页第一段,整篇减缩抄袭 《爱乐》2006年第8期海伦《罗伯特·舒曼》(原文3100字)第32-34页,共约1520字。
  3.《音乐之光》第106页《多才多艺的门德尔松》
  第106页第二段至107页第二段,整段抄袭 《爱乐》2005年第11期海伦《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第34-36页,共约750字。
  4.《音乐之光》第204页《柏辽兹,注定是一位永远不得宠的人》
  第214页第二段,整段抄袭《爱乐》2003年第12期海伦 《埃克托·柏辽兹》第108-111页,共约450字。
  5.《音乐之光》第242页《深邃优美的作曲家圣-桑》
  第242页第一段第4行起至244页第三段,整篇缩减抄袭《爱乐》2005年第12期海伦 《卡米尔·圣-桑》(原文3900字)第28-30页,共约2100字。
  6.《音乐之光》第312页《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纳》
  第312页第一段至315页第一段,整段抄袭《爱乐》2006年第7期海伦《贝德里希·斯美塔那》(原文3000字)第28-30页,共约1100字。
  
抄袭施坊舆、李峥(李怛)、林喆、赵元番发表在《爱乐》杂志文章共计约20000字

  除《音乐之光》外,施慧还有其他抄袭。2012年7月25号中国作家网转自云网(记者唐丽娜)报道:“7月18日,集医、文、艺于一身的我省著名学者施慧的《施慧文集·艺术卷》 及 《散文卷》 在昆明首发。”“座谈会上……云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银和发言说……施慧先生已经出版了20多部文集,他的每部作品都是他一生的心血,他的每篇文章,都有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施慧20多部著作(包括医著),当然会有一些好的作品,但其中会不会有抄袭的内容呢?其中会不会有以抄袭文字为主的书呢?据查证,今年7月18日昆明首发的 《施慧文集·艺术卷》及《散文卷》,均与抄袭脱不净关系。前者《艺术卷》内辑有《音乐之光》的30篇文章,其抄袭的严重性自不用说,后者《散文卷》中《故乡之秋》,从题目到文中不少精彩句子,却是施慧抄袭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来的。
  2004年施慧出版《音乐札记》,郑千山先生所作序言《无疆界的语言》,质疑施慧快速出版著作内有玄机:“施慧拿出一大摞有关音乐的书稿要我作序时,我真的惊讶万状:这些涉及中外名乐的长篇阔论,足有10余万字之多……俗话说 ‘板凳要坐十年冷’,施慧君半年左右居然就弄出了这么多,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序催得急,而施慧从书中大段摘录整合的有关音乐专业知识的部分,我一时又不能完全看懂!”
  难怪8月20日晚,我向郑千山先生通报施慧《音乐之光》有严重抄袭时,他不无感叹地说:“早前我为施慧的两本书作序,先后在序中警示过他不要走‘摘录、整合’的道路,可惜他没有听进去,真为他惋惜!”
  施慧的抄袭,受到了被抄袭作者的一致谴责。
  作家张长说:“施慧胆子真大,抄袭了我的书还敢送一本《音乐之光》给我!”赵丽宏说:“施慧将这些文字放在自己的作品中,不说明出处,确实是不诚实的抄袭和剽窃。这样做,其实也是愚蠢的自毁,得不偿失,为写作者所不齿。谢谢你为此事费心,也是尽一个文学批评家的责任。”肖复兴说:“随手翻开《音乐之光》开篇第一页的《巴赫笔记》,从第一个字、第一个句子就是抄我的。以后是拼贴的抄,大多抄我《小溪巴赫》《那一晚忽然洞开的窗子》《巴赫与享德尔》《巴赫笔记》四篇中的段落和句子。从没有见过这样抄的!”王开林说:“经比对后,施惠的抄袭行为成立!”鲍吉尔·原野说:“施慧的《音乐之光》 抄袭了我的 《百遍月光》一文,共三段,我谴责这种侵权行为。”旅法青年艺术家高远电话上对我说:“我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数十次到这些音乐家当年巴黎居所采风,然后有感而发写成的。这本书是我四年心血的结晶,万想不到会被施慧抄袭了其中七篇文章约11,000字。不能因为我在国外就如此大幅度抄袭我的东西,感谢你,支持你!”侯珅女士说:“《音乐之光》有关圣-桑、瓦格纳、舒曼、门德尔松、柏辽兹和斯美塔那的各章中,都是整段抄袭我的作品,这种抄袭手段真的是前所未见,其行为极其恶劣。”
  笔者在此申明:虽然施慧抄袭如此严重,但面对35万字的 《音乐之光》和50万字的《施慧文集·艺术卷》而言,不过是冰山之一角。《音乐之光》和《施慧文集·艺术卷》 到底抄袭了多少人的作品,施慧在暗处,读者在明处,只有施慧君心知肚明了。要把此两部书的绝大部分抄袭查出,属于一个庞大的工程,绝不是个人能胜任的。我因为先前读过张长、赵丽宏、肖复兴、王开林、鲍吉尔·原野及高远等人的部分音乐散文,又由于日前获施慧赠书,才得以发现该书的严重抄袭问题!但笔者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调查深入,新闻媒体的介入,读者、学者关注度的社会层面的扩大,施慧 《音乐之光》、《施慧文集·艺术卷》 等著作的主要抄袭事实,将会大白于天下。在盛行“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当下,对施慧抄袭的揭露批评,对国内经久不衰、甚至愈演愈烈的抄袭风当是迎头棒击,对走原创道路的广大作者将是有力的支持。
  论述至此,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职业为人们敬仰的悬壶济世的中医师施慧,为何会如此热衷于跻身文坛?年近七旬的他(1943年生),为什么会为获取名利疯狂炮制“文学”?他难道不懂抄袭剽窃是最不道德的勾当吗?我们的文坛是什么时候堕落为冒险家的乐园,让施慧一类人乐此不疲,总想到此捞上一把?当今恶劣的社会风气和腐败的文艺土壤与这事有着多少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什么会屡屡出现长有抄袭毒瘤的作品或坏作品获奖?对《音乐之光》给予好评或奖项的学者、专家、领导竟也无一人能区分、察觉这些问题,这反映了时下的评奖制度与机构存在很大的漏洞,竟会让施慧抄袭之作 《现代音乐学大师斯特拉文斯基》(论文)和《音乐之光》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轻而易举地获取奖项。当《音乐之光》的严重抄袭问题暴露出来后,作为文坛和相关的出版机构、评奖机构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上海《文学报》2012年11月1日新批评专刊 第22、23版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音乐之光》涉嫌严重抄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