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喜爱京剧,还叫中国人吗?—兼谈新编京剧《秋色渐浓》

(2006-05-22 01:04:52)
分类: 艺术采风

不喜爱京剧,还叫中国人吗?—兼谈新编京剧《秋色渐浓》

不喜爱京剧,还叫中国人吗?

—兼谈新编京剧《秋色渐浓》

高远

    可能是我久居域外的缘故,在我的印象当中,追捧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国粹京剧的人,大多应是两鬓染秋霜的老者。但当我近日看到中国京剧院著名奚派传人张建国主演的新编京剧《秋色渐浓》时,不禁被场内外青春焕彩的氛围震撼和感染。

    从此剧的观者当中,我不敢说看到了京剧辉煌怎样回览有术,繁花再锦。但是我敢讲,从中我真切体验到了中国京剧艺术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参与,她的秋色将会迅即如秋风扫落叶般,凄凄苍苍,百卉而残。

    记得我初到巴黎的时候,最先听到华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不喜爱京剧,还叫中国人吗?”那是我初见留法勤工俭学的发起人之一李石曾的秘书钱直向先生。谈话中我问钱先生,您听京剧吗?钱先生的眼神在我的脸上停留了许久,郑重地说,高先生,京剧是我们的国宝,不喜爱京剧,那还叫中国人吗?钱先生虽然已驾鹤西归,他的神情和掷地有声的语调,至今仍印刻吾心,萦绕吾耳。

    即便是现在,许多中国青年人负笈求学,旅欧留法,我也常常听到他们讲,不知道为什么,出国以前喜欢听的流行歌曲,喜欢看的娱乐明星渐渐失去了光彩,出国后反倒越来越爱听民歌和民乐,甚至开始喜欢在国内时根本不涉猎的京剧和一些传统艺术门类。这里面肯定有青年人思怀念远的成份,也更有炎黄子孙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情源之因。

    话题回到张建国和他的《秋色渐浓》。张建国是中国京剧院三团团长和主演,京剧奚派艺术的扛鼎人物,他的艺德与人品在行内外有口皆碑。张建国不仅技艺精湛,德艺双馨,一方展跃于氍毹,一方授业于桃李,在如今的纷繁华丽的京剧界,张建国低调为人,不事张扬的艺德人品,确实很是难能可贵的。

    几年来我一直未看过张建国的新戏,近日有幸看到他主演的新编京剧《秋色渐浓》,地点是在长安大戏院,终一睹张建国的新姿风采。

    《秋色渐浓》是中国京剧院力推的一项新编剧目,剧情讲的是辛亥年间,生长在书香门第的青年吴仕达,一腔热血,满怀憧憬,投身于辛亥革命。当他经历纷纭变幻,血雨腥风,看到许多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刀光血色之下却逐渐颓废神迷,倒塌了信仰,迷失了方向。吴仕达的贤良妻子素英偏偏与丈夫背道而驰,从封建的藩篱中挣脱出来,踏上了奋进的路程。

    《秋色渐浓》剧情充满矛盾与冲突,人物却很简单,剧中的六个人物除吴仕达之外,有同盟会女革命党人雷继秋,有固守传统、父道威严的吴父,有善良的仆人吴妈和她活泼的孙辈小石头。此剧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讲述了吴氏一家的不同人生理想和命运抉择,勾勒出那一时期小人物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沧桑变化和心路历程。

    剧中的六名演员有四位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张建国饰演男主人公吴仕达,他富于浪漫理想而又生性羸弱,张建国在举手投足、唱念做表间将吴仕达这一人物形象处理得丝丝入扣,鲜活灵动,把人物的心态描述得地道自然,细致入微。

    从此剧的人物处理不难看出,张建国的艺术日趋成熟,成为当今中国京剧舞台上最具才华的实力派人物,张建国的表演在刻画人物的内心动律和情感脉搏方面尤是独到。他在奚派经典剧目《白帝城》中饰演的刘备,以情传韵,字字珠泪,情深意切,迴肠百转,使人有身临其境,满目悲怀之感。《失空斩》中的诸葛亮,智慧儒雅、散淡雍容,潇洒中还有些许无奈和悲凉,张建国的表演尽显奚派神韵之美。

    《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屈辱俱受,舍子取义,悲中见愤,哀中窃愿,张建国沉稳内敛的将程婴的复杂心理,坚忍性格融合在“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的奚派艺术神韵之内。《将相合》一剧,蔺相如的谦儒,大义,智勇,张建国籍奚派的洞箫之美,赋予该剧独特的别韵新声。

    在现代剧目方面,张建国还善于创造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奚派名剧《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落魄带穷酸,可怜亦可悲,张建国道出了范进的文人情怀,抒发出了旧时代读书人的悲剧色彩。另外还有《白毛女》中杨白劳的劳苦形象,《油灯灯开花》里民办教师苏耕田的一腔挚情。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人物,张建国都塑造得自然到位,恰如其分。张建国的表演大气沉稳,流畅雅致,似乎已经渐入佳境,步入到自然臻妙的不凡层界。

    在《秋色渐浓》一剧中,作曲家如果能把吴仕达的唱腔再充分发挥奚派意蕴,那是更会锦上添花的。我相信,随着此剧一步步地成熟,该剧会更加细致地道,韵味会更为浓重隽美,各得益彰。

    吴仕达妻子素英的饰演者为程派传人李海燕,李海燕的表演细腻委婉,能感觉出与奚派相比,在音乐处理方面,作曲家掌握程派韵味更加得心应手。李海燕的表演以心带戏,尤其是表达母子情深和回忆夫妻甜蜜之情时,情感的处理很是到位,假如没有切身体验与细心捉摸,是很难将其表达如此动人心脾的。

    就该剧而言,李海燕的艺术气质如果能在大气和刚劲上下些功夫,把程派的大悲剧色彩表达出来,将个人的小情调适当隐秘处理,剧中人物会更丰满鲜活。我们期待着李海燕通过《秋色渐浓》的角色处理,能在艺术上有更深层、深远地发展与提高。

    荀派传人耿巧云在剧中饰演女革命党人雷继秋,在艺术处理和气质风格上,能感觉到她旨在脱离荀派小家碧玉、伶俐轻巧的规范模式,尝试创造出一位立志革命,却又儿女情长,为理想壮志未酬,却又义无反顾的全新的舞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能感觉到导演无疑给了她宽阔的演绎空间,耿巧云也尽力做到了这些。她的表演如果能在力度和火候上稍加把握,变轻盈于壮美,化灵秀于崇高,把荀派人物表现发展到一个新的层面,那将是她个人修为的再度提升,这无疑也是荀迷们所期待的。

    《秋色渐浓》一剧中吴妈的饰演者张兰和小石头的饰演者王岩,都是初出茅庐,鲲鹏正举的青年演员。从她们的表演中不难看出,她们在尽力完美演绎人物内涵的同时,稳显个人的表演性格,他们的表演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相信不久的将来,张兰和王岩都会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京剧演员。

    最后,我要说的是饰演吴父的裘派传人邓沐玮。在我以往的印象中,邓沐玮是一位谦和大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此次是我第一次观看邓沐玮的现场演出。剧中吴父形象似乎是给他量身定做,因为此角色看似简单,实则尺寸很难拿捏。吴父身在封建遗盛之秋,却极富慈父舐犊之情,他看似威严固执的心怀背后,却常怀人间正道的沧桑感。吴父在血腥与动荡中不糊涂,不敷衍,顺应时势,明辨是非,邓沐玮将吴父这一人物演绎得庄重沉稳、大气磅礴,妙道自然,独具姿彩。

    张建国和邓沐玮是当今中国京剧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艺精人谦,不善张扬,两人在艺术上湖光秋月两相和,想来舞台下也是惺惺相惜两知己的吧?

    《秋色渐浓》的剧本精彩,唱词考究,编剧有独特之言,导演的风格大气博厚,深谙国粹精髓。在如今京剧界大制作盛行的时段,作者们推陈出新,反其道而行之,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虚脱膨胀,而是在创作和质量上苦心着力,这是很值得敬重和推赞的。

    《秋色渐浓》一剧场面简洁细致,剧情处理紧凑流畅。音乐中西合璧,敢试新腔,服装清新雅丽,颇具京剧神韵。灯光舞美,既新潮又具时代气息,乐队合作和谐流畅,独奏部分乐珠感人,玉露灵透。整剧让观者倾心欣赏之余,能深切感知到国粹艺术的深邃幽然之美。

    纵观戏剧史,任何一部新戏,初绽之时,都会有优处与不足。《秋色渐浓》如能再精雕细作,保持其京剧特色和高艺术水准,此剧将会走出一条风姿雅丽的清新之路。唐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色渐浓》破土于春风怡荡,茁壮于夏雨艳阳,如果它能汇成一统,那它必将收获在朗月枫红的金秋季节。

    每一位海外艺术人都希望看到祖国的国粹艺术蓬勃发展,每一位华人都期盼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薪火相传。籍此,我衷心希望中国京剧院《秋色渐浓》剧组踏踏实实,稳步前行,春花秋实,硕果累累。

不喜爱京剧,还叫中国人吗?—兼谈新编京剧《秋色渐浓》
 
 
 

文章引用自:http://www.gaoyuanparis.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