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回国航班湿疹广州读书电影育儿杂谈 |
分类: 走南闯北 |
这次回国首先落地广州是因为外公外婆目前住在小姨家,这样我们和外公外婆和小姨,姨夫,小表哥马一丁就都团聚了。
来英国后,每年的秋冬季我都会咳嗽两三个月,这一次刚到广州的第二天我咳嗽加剧,咳得整个胸腔都生疼,晚上就开始发烧,烧了一夜,第三天仍然没退,昏睡了一整天,估计是旅途劳顿所致。老二在飞机上睡了五个小时左右,前一个半小时是睡在我腿上,那么长时间不能动弹,相当难受,后来我把老二放下,让他睡在我们俩的座位上,我在过道上站了三个多小时。老二在我们启程的前两天因为湿疹,皮炎严重,住了一天医院,而飞机上空气干燥,他就更痒痒了,抓挠得到处血淋淋的,所以睡觉对他很重要,只要他能睡着,我真愿意站一路,他是个不太爱睡觉的孩子。想到回国也就三星期,我还生病躺床上一两天,真让人心焦,吃了家里现有的抗生素和咳嗽糖浆后,明显好转。
以前回国前都会列好SHOPPING LIST(购物单),回去后会会朋友,做做美容,吃吃喝喝,再就是逛街大肆采购了,乐此不疲。可是这回好象兴奋不起来,也没啥上街采购的欲望,每天只想在家里猫着,广州毕竟不是我的地盘,除了亲人,没啥朋友可见,所以前一段在广州的八九天里读了妹妹妹夫书架上的闲书若干本,原则上是只读一些不费神读的书。说来让人见笑,我居然读了老掉牙的倪萍的《日子》。七年前这书已在妹妹家书架上,只是那时候不希待读它,去年四川大地震时电视里看到风采不再的倪萍捐款100万,相对于诸多捐款10万20万的一线当红明星大腕儿,倪萍令我刮目相看。还看了陈鲁豫的《心相约》,虽然感觉陈鲁豫是个比较自恋的人,但有一阵子《鲁豫有约》是我每天必看的节目,这本书我在网上看了一部分,还是更愿意将纸质的书端在手上看。另外还看了韩寒的四本书,分别是《光荣日》,《杂的文》,《一座城池》和《韩寒五年》,更愿意读《杂的文》这一类的书,好像是他的博文,一篇篇短文,都是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他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满了调侃。感觉韩寒虽然比较狂妄,却是一个对社会问题很敏锐的,善于思考的挺有才的青年。还读了姜丰的《1998年的爱情》,很一般。读这些书都是以一目十行的速度,而且不怕环境嘈杂,只要看进去了心自然会静。很久都没有时间没有心情读闲书了,真享受啊!真是怀念过去的时光啊---抱一本书团在沙发里读着,茶几上放上一杯茶,不一定喝,再放上一些零食,不一定吃,本人看书也不喜欢放音乐助兴,碰上与书中内容或与当时读书的心情不相衬的音乐,那纯属捣乱,让人心烦意乱。唉,无人打扰的读书情形就算是老二长大了也不一定能回来,心境不一样了,就是所谓的时过境迁了。这次回来买了一大摞的书籍杂志,买够了我一年的精神粮食。在这里我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很荒芜,很匮乏,所以自娱自乐的能力显得很重要,像今天晚饭后我们仨拉了近一个小时的二胡,孩爸在我教会他们1234567在哪儿后首先拉了一曲,我问他拉的是啥,他说“猜!”在他拉的和同时唱的完全两样的音乐声中我渐渐猜到了曲名。孩爸热爱歌曲“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估计童年给他留下了什么阴影,可他总不承认。尽管听起来跟哭似的,可是我们很快乐,很享受。我教会了老二用二胡拉“同-志-们-好-!”,他觉得很神奇,拉了一遍又一遍,我和孩爸很受用。我跟他们就不一样了,我拉的都是“大片儿”!名曲!象《浏阳河》,《赛马》(?)啥啥的,不过我自己听着都偷偷地起鸡皮疙瘩了,整个儿一‘欲哭无泪’,比孩爸好不到哪儿去。又扯远了!
12月24号平安夜我们全部人马倾巢而出,去看了贺岁片“非诚勿扰”,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漂亮得令我心醉的画面,美极了!喜欢葛优是在看过“编辑部的故事”之后。看舒淇演电影是头一回,觉得她演得挺好的,不做作,就是她的台湾国语被葛优的京片子一衬,让人感觉挺着急,跟葛优对台词她总不赶趟似的。当电影一开场,音乐声一起,加上那美轮美奂的立体音响效果,我激动得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有年头没看电影了,感觉很享受,其他大导演的一些片子都是在家DVD机上看的,跟影院的效果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不知是不是我落伍了,很多电影我都看不懂影片要表达的是啥,甚至连故事情节都看不太明白,象“英雄”,“无极”,“太阳照常升起”等等。看完电影一大家人在外面吃了晚饭。第二天圣诞节去逛了摩登百货,外公外婆给老大买了一件九百块人民币的黑尼外套,小姨给老大买了一件498块钱的毛衣外套,算是她的圣诞礼物了,老大很满意,谢谢了外公外婆和小姨。
老二问我“妈妈,SANTA(圣诞老人)会来中国吗?他会给我送礼物来吗?”我说“大概不会,他不认识来中国的路,再说他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直都在看着所有孩子的表现。你想想这一年你的表现是不是很好呀?”在广州的这么几天里,在我没察觉的情况下老二犯下了一桩滔天罪行,以至于我们在国内的原定计划全盘改变,这是后话。所以,圣诞老人没给他把礼物送到中国去他无话可说,(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