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源地烟袋老鬼冈仁波齐转神山藏传教佛 |
北纬30°中国行今天要播最后一集了,从边疆行看到中国行,总想跟着他领略转神山冈仁波齐的风采,但是今天到狮泉河戛然停止了。看来要留下遗憾了。也许是信仰的不同或者宗教的敏感吧。
幅员辽阔也有界,送君千里也有别那,北纬30°再走就出国了。
西藏的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原野辽远无际。因此,阿里的地貌以冰雪、册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
冈仁波齐是阿里标志形山峰,又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
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的著述中,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错湖。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印度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绵延了几千年。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你能想象遥远的印度恒河的源头也千回百转的来源自冈仁波齐神山脚下的。还有就是中国和印度的界湖班公错,在中国这边三分之二,印度那边克什米尔三分之一,湖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是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水色碧绿;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我都感叹老天爷太厚爱我了。
曾经转神山的记忆,就像烙印一般印记在脑海中,不曾磨灭。
那年天不亮就从塔钦出门转山,野狗狂吠连连并伴有跟随,借着浅淡的月光走在挂着白霜的原木搭成的小桥上,没明白所以就摔倒了桥上。也许在藏民心中,这种在没有路的荒原上转山,跌跌撞撞在所难免。所以就不以为然,,也没觉得怎样,迅速爬起来继续赶路。倒是把懵懂的大脑摔醒了,一定要赶到神山的北侧,为了拍到日照金山的金红。背夫也许没理会背上背的是我的摄影器材,悠哉悠哉的混在背夫们的队伍里,也赖我疏忽,等到太阳瞬间把神山燃红的瞬间,我怎么也找不到我的背夫,我只能眼睁睁看着红顶子变成了金顶子。我七窍生烟把背夫骂了个狗血喷头。背夫看到了我愤怒的神情,自此以后转山的两天里,我们风里雨里雪里背夫一直紧紧跟随。我又把仅有的雨衣给背负披上,一起同舟共济,睡羊圈朔溪流,徒步在永无止境的山路,盼望见到塔钦的无数个山路的转弯,空空的旷野,只有野狗相伴,你虽然很累,但是脑子可以想的很多,这就叫冥想吧,人在自然中的渺小,路边花草的一生,脚下石子的原来的所在,是大石头上风化下来,还是原本就是一粒石子,还是嵌在印度人的鞋上,不远万里来到这神山脚下,在这里作为一束花、一粒石、一滴水,它的幸福在那里?
虽然每回转山回来,我都决心是最后一次,但是一旦无比靠近他时,我又被他强烈吸引,再转上一次,领略它的风采。
就像是一位先人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没人逼迫我去,因为山没有动,我在动!
http://s4/mw690/4770c8aftd8cd29de5453&690
走到神山冈仁波齐西侧的烟袋,刚走了13公里多,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体力充足!
http://s14/mw690/4770c8aftd8cd46c8244d&690
藏民中途遇到经幡柱子就要挂自己带来的经幡,煨桑炉都要烧柏香树枝,这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宗教仪式
http://s1/mw690/4770c8aft7c1485185a00&690
一个穿戴非常隆重的大家族,我几乎和他们吃住在一处,他们对我也非常好,所以多我的镜头没有丝毫的陌生感。
http://s5/mw690/4770c8aftd8cd30f86c34&690
第二天凌晨,走到神山冈仁波齐北侧的烟袋,已近走了20来公里,又因为背负没有及时赶上来,耽误我拍冈仁波齐金红日出的那一霎那,怒气还没有完全消散。
http://s16/mw690/4770c8aftd8cd842c0ddf&690
红顶子的冈仁波齐日出由于背夫没有及时跟上我,相机在他背的摄影包里,遗憾的没拍着,只拍下了金顶子
http://s6/mw690/4770c8aftd8cd33084235&690
转山的藏民穿得像过年一样,转神山对他们而言就是节日,就是转死也没有遗憾
http://s8/mw690/4770c8aftd8cd2c6803b7&690
边转山边听录音机的一对藏族姑娘
http://s6/mw690/4770c8aftd8cd2fd61e35&690
藏族姑娘小伙一大群,在镜头前摆着酷酷的pose
http://s10/mw690/4770c8aftd8cd33305979&690
转到一半27、8公里的烟袋,已经有点强弩之末了,又要翻越一个高600米左右的垭口,死的心都有了!
http://s6/mw690/4770c8aftd8cd331b05b5&690
在我前面,永远不知疲倦,带着欢笑的藏民
http://s12/mw690/4770c8aftd8cd3311deeb&690
这个大家族的男士负责这一群男女老幼的衣食住行,责任重大
http://s1/mw690/4770c8aftd8cd3235eee0&690
小孩子已经累的不太会笑了
http://s8/mw690/4770c8aftd8cd31ec1207&690
中途小憩
http://s2/mw690/4770c8aftd8cd333a0af1&690
牦牛这种高原之舟,永远不知疲倦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