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远地自偏___廊桥遗梦中国版

(2010-02-27 11:55:02)
标签:

烟袋老鬼

泰顺廊桥

溪东桥

薛宅桥

文重桥

文兴桥

北涧

安海

陈靖姑

 

http://s11/middle/4770c8aft808de148505a&690
北涧桥北岸

 

http://s10/middle/4770c8aft808de3454889&690
北涧桥南岸

 

    浙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依江苏有苏州园林,南靠福建有圆楼。苏州园林的精致,大多是官宦富贾养心怡情的建筑,是小家碧玉式的。而圆楼基本上就是一个防御工事。而杭州西湖完全是开放式的,城就是景景就是城。这样说来,苏州的园林比起西湖来,未免过于精致;福建的土楼又过于粗旷。而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

 

 

    温州的城市建设现在已经是“城市包围农村”了。四周高楼林立,欣欣向荣。中间低矮的白墙黛瓦的老房子,显得破旧沧桑。就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就是这样的村庄才吸引我的眼球,这些市井里的大叔大妈们,他们才有故事,才最温州。

 

 

    走在摩肩接踵的街巷,耳畔是鲜鱼水菜的叫卖声,和北京早市的类似而有区别。类似的是卖的东西,不似的是他们的叫卖声。嘴里咂着鸭舌,不紧不慢的寻觅,慵懒的主妇著着睡衣,自地的穿梭在街巷,这在北京你是万万见不到的。带着呼哨的鸽子在天空盘旋。这就是新鲜实在的温州,一个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城市。

 

 

    虽然很依恋,但是时间有限,还有一百多公里,就到了我们设想的目的地泰顺。

 

    收回思绪,抖擞精神上路,以后几乎全是国道了。在异乡行车还谨慎些为好。好在浙江的国道省道随窄但是路况不错。我们还是能够应付。穿了N个隧道,盘了若干山梁,泰顺就在眼前了。泰顺是浙南的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接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里山高路远,群山叠翠,海拔不高。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贤士避祸于此,因此留下许多文化遗产,廊桥就是杰出代表。

 

    顾名思义,廊桥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出行几十里难见人烟,所以先辈们修建了风雨亭,在桥上建造屋檐的传统就此延续下来。泰顺人将这种木拱廊桥称之为“蜈蚣桥”,至于它蕴含的力学原理,几乎无人探究。

 

 

    泰顺的民间桥梁众多,类型多样。据记载现在明清廊桥还有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5座,即驷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最先看到的就是溪东桥,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因横跨东溪而得名。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表。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http://s12/middle/4770c8aft8091b259d3fb&690
溪东桥

 


  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据当地人讲,此桥及周围环境正处于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在这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秀美、轻灵。


  东溪早时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绪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溪东桥)。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乾隆癸亥年(1743年)邑侯张考首书达尊有二匾相赠。关于林正绪建桥,其中还有一段轶事: 
   

 溪东桥竣工后要举行圆桥仪式,择吉先生说:择此良辰吉日,日子上洼,唯此日会损一方,不损首事,亦损师傅,二者何从,汝自定夺。林正绪未加思索,当即决定定此吉日进行圆桥,自己则在圆桥之前举家迁离泗溪,入住江渡缪洋。


  溪东桥旁有临水殿、陈大翁宫等宫庙建筑。临水殿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共三进,一进为门楼,二三两进为大殿。临水殿内供奉的是临水夫人陈十四。相传陈靖姑生于唐代大历元年(766年)的正月十五,福建古田县临水乡人,父亲陈昌做过户部待中,母亲葛氏;她还有一个隐居山中学道的哥哥叫陈守元。陈靖姑小时即有灵性,十七岁给哥哥送饭,半路上遇见一位挨饿的老太太倒在山路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把饭给她吃了。不想这位老太太是位有道行的仙人,教给善良的靖姑篆符之术驱逐五丁。后来家乡一带有白蛇为害,闽惠宗王廷钧听说陈靖姑有本事;下诏让靖姑除害。陈靖姑带剑人洞,杀死三条蛇妖,为民除害。事闻于朝野,惠帝封其为顺懿夫人


  因陈夫人灵应显著,故深受民间特别是妇女们的崇拜。南方许多地区,在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颐天圣母陈靖姑诞辰之日,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平日,求子的善男信女也常常到顺懿夫人庙焚香虔祷。如果妇女怀孕,生产前,必供夫人像于室中,到洗儿日再礼拜叩谢一番。到小儿满月、周岁时,还要供奉陈夫人神像进行祭拜。


  毗邻而建的临水殿、陈大翁宫和廊桥(桥内也设有神龛),形成一处祭祀中心。不仅泗溪,县内很多古代村落的水口都营建桥梁和宫庙。宫庙是乡民们供奉各种神灵的场所;泰顺绝大多数廊桥上也都设有神龛,同样起到宫庙的作用。古代村落的水口往往就成为一方百姓的祭祀中心,折射出乡民们祈盼美好的心理。

 

穿过长长的卵石路,来到了北涧桥边。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民宅,廊桥屋檐上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枝叶的摇曳中,若隐若现。一条小径从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小石板桥延伸到溪的对岸去。在宽阔的溪滩上观赏青瓦红身的北涧桥,仿佛身处古意盎然的宋画之中,走在咚咚作响的桥板上,两旁有做生意的小贩,微笑着关注着,但并不打扰你。漫步桥两岸,体会到廊桥建筑的美妙,居然都是榫接的结构,不用钉子。

 

    拍过了溪东桥后忙不迭的去拍北涧桥。询问得知,北涧桥据溪东桥至多500米,原来很近。远远地看见参天大树旁,就是北涧桥了,属叠梁式木拱廊桥。

http://s9/middle/4770c8aft8091b73d0328&690
北涧桥

   

    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嘉庆八年(1803年)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从桥旁的石阶下到水面,青色的溪水在娟娟流淌。我们手中的相机吸引了岸边的住家,他们热情的打着招呼,邀请我们去他们就楼顶拍摄。并且介绍说去年一位摄影师在他家楼顶的角度拍摄的北涧桥还得奖了那!言语间很是自豪!



 http://s1/middle/4770c8aft734169c399d0&690
位于居民楼中的薛宅桥
  

    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内村,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原名锦溪桥,叠梁拱式木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1986年浙江省文物局拨款和群众集资重修。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薛宅桥淹没在破旧的公房之中,实在很煞风景。

http://s16/middle/4770c8aft808e6d209caf&690
蜗居在居民楼中的薛宅桥,很局促。

http://s12/middle/4770c8aft808e43310e1b&690
廊桥里的建筑结构,有灯笼,有匾,还有建筑的的名号

 

http://s8/middle/4770c8aft808e577287e7&690
薛宅桥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受环境所限,保护很有限。

  

  

http://s11/middle/4770c8aft73417301386a&690
东阳桥


http://s15/middle/4770c8aft7341737366de&690
文重桥是没有斗拱并且中间有桥墩的廊桥

 

    东洋桥又名文重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水尾。始建于轻乾隆十年(1745年),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年)重建,为伸臂梁木平廊桥。桥身上没有什么过多装饰,却显得古朴典雅,仿佛一幢民居,让人感觉异常亲切。

 

    寻找东阳桥颇费了些周章,开着车在小镇和乡村间穿行。路窄而且行人多,左右张望廊桥的身影,还要留意路人和错车。还好这里的人都很谦和和礼让,询问也很耐心的为你答疑。众里寻她千百度,不经意它就呈现在眼前了。

 

  旧时安海有安平八景,其中一景称为双桥跨海。双桥者,一指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一指黄墩境内的东洋桥。会与举世闻名的安平桥相提而论,东洋桥定非一般。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载:宋绍兴二十三年,太守赵令衿偕进士史进建。按此一算,它已有858年的历史了。只是,与安平桥一样古老的东洋桥,却有着与安平桥完全不同的命运。当游客的脚步、摄影师的聚光灯都聚集到安平桥长长的身躯时,东洋桥却静默一隅独自梳理着自己仅存的几座桥墩……


  东洋桥有另外一个名字:安平东桥,安海人简称之为东桥。这个名字与安平桥是对应的,安平桥的另一个名字叫安平西桥。它们不仅名字相近,连建筑形式也是一样的:都是石墩石梁桥。东洋桥原长660丈,宽1.2丈,酾水242道,桥墩243座,桥上建有东西二亭。只是长度不及安平桥(长811丈),只有安平桥的三分之二,故而又被称为三里桥。那时,西桥、东桥横跨于安海港湾,形成安海城边水若蒙,一桥西跨一桥东的格局。登临桥边的高塔,远远近近的景色尽收眼帘,一幅海畔双桥碧草连,东西形胜锁长川的壮丽景观。



  东洋桥横跨安海黄墩与东石井林之间,是旧时安海至东石的必经之路。那时,公路尚未开通,桥是通连两地的唯一捷径。故而,桥落成时,桥两岸的百姓无比欣喜。主持建造东洋桥的郡太守赵令衿也很高兴,在桥落成时,不但亲自撰写了《东桥碑记》,还满怀兴致地题咏曰:为问安平道,驱车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云。梅花迎我笑,为报小东君。他在《东桥碑记》中写道,向之临深履危者,今则阔步徐行,无复留碍。往来慰悦,老稚呼舞。观者山立,叹未曾有。寥寥几句却尽情描绘出修桥后宜人的景色和民众欢喜的心情。

 

http://s5/middle/4770c8aft808e90c49db4&690

鹅卵石垒成的桥墩很有型

 

 

http://s9/middle/4770c8aft808ea3e9e6b8&690
文兴桥远眺

http://s14/middle/4770c8aft808e97cfffdd&690

文兴桥下的潺潺溪水

    文兴桥位于浙江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全桥长46.2米,宽5米,为叠梁式木拱廊桥。该桥始建于轻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重修。文兴桥是泰顺地区现存廊桥中环境较好的一座,保存完好。

 

寻找文兴桥又返回了筱村镇,穿过镇子行驶了两里依山依田的柏油路。远远的就看见了镶嵌在天地中的文兴桥。观察了一下没有公路能把车开到桥的近前,只好贴着路边放好车,背上摄影包和三脚架,沿着田间小路,迂回到桥前。水中结队的鸭子行注目礼般的好奇打量着我们,直到危险距离才跳到水中,剪出一溜水波,嘎嘎嘎的远去。

 http://s5/middle/4770c8aft808f0ea8c704&690

http://s8/middle/4770c8aft808eff0ceff7&690
被我惊动的鸭子,好奇打量我们,不情愿的离开游走了



  文兴桥的的结构非常奇特,左右不对称的结构使得该桥在泰顺众多廊桥中倍受关注。相传当年建造该桥时的把墨师傅是金华人,他带了一名当地的请难为徒。造桥时徒弟怕自己负责的一端不牢固,而加用了几箩铁钉,因此该桥桥身向少铁钉的方向倾斜。


  另一个传说则是说当年建桥的时候,请来两位师傅,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师傅对于造桥的方案各执己见,互不让步。当造到中间时,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时已来不及拆了重造,只得倾斜着合龙。两个故事孰真孰假,或是两个都是人们的想象,现在已不得而知了,唯有桥下奔流而过的溪水才知其中奥妙吧!

 

     其实美国廊桥也好,中国廊桥也罢,不同的是地域和语言民族。相同的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体现。廊桥本身已经承载了许多历史和故事,还要继续延续着美好而动人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