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天
在西藏和尼泊尔摄影(游记)连载五十三
萨嘎原来有个渡口,叫加加渡。去年在他的下游200米处修了座水泥桥,渡口荒废了。但是摆渡的铁驳船还在,颇有些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帕布伦的晚霞。
帕羊的村中小寺,虽然小但独特,它是村民精神的寄托。
越野车过了大桥,向西一拐就冲向了高地。
刚出的太阳,扫着山头,向探照灯似的,我们暗在深蓝色的山影里。默不作声,好像是偷窥,生怕被太阳发觉,不再演绎它的描绘,在山顶洒金那!
摇下车窗,直面大山,微凉的空气沁人心脾。目力很好,薄丝般的雾霭缠绕着山腰,山脚藏民的黑帐篷飘出屡屡清烟。一幅绝美的风情画!
接近中午,白马停下车,郁闷地说:车胎扎了。换胎的功夫,我上了旁边的小山,举目四望,茫茫高原,沟壑纵横,湖泊错落,黄沙遍野,偶有寸草,绝无树木。高过两米的就是电线杆子了!
沿途的藏民居。
巴布豆高兴的搂着藏民在照相。
我们和藏民的队伍遭遇在路上,他们满是行李的真正的“卧车”那!
拍了几张照片,白马师傅的轮胎换好,继续赶路。中午时分车到帕羊,白马要修备胎,我们也乐得去镇里拍片。记得2002年来时,村中有一小寺,非常精巧。寺内一周壁画,中间是个硕大无比的转经筒,费力的转一周,上面计数的铃铛清脆的“当啷!”一声,令人欣悦!寺外有一周的转经筒。有许多的藏民口中念念有词,转的不记圈数。
事实的找个相对隐蔽的地方,只起哈苏,装上250mm的长头,偷拍藏民。(藏民发现会用毛巾包起五官,让你拍不成!可能是迷信得认为会摄走灵魂,惧怕拍照!)
在小寺旁休息的藏民。
我的身旁跟着个半大小子,浑身脏的像个土地爷。见了游人就上前抱腿,向是见了娘亲,游人见此情形,大都吓得变颜变色,鼠窜了去。小子故伎重演,抱得我腿,没想到我不但没跑,还指挥他把我的摄影包看好,他也干得起劲!
巴布豆给他起了个诨名:“混事小魔王”倒也贴切。
看看“混事小魔王”的真容!
时间过得很快,白马寻了过来,我们只好收拾器材,准备上路。汽车三拐两拐就上了大道,目标帕布伦。帕布伦实际是个路边的帐篷村,专为接待游客而形成的。
黄昏时分,我们到了帕布伦。路旁一个很新的路牌叫“香筑”一个很能引起遐想的名字。我们选了家叫“昌都宾馆”的大帐,猜想一定是康巴人开的宾馆。结果印证了,忙碌的姐俩身材如康巴汉子般的高大,穿着康巴人特有的服饰,和我们的司机白马哈巴登很配那!
在能住8人的军用大帐里,我们的床铺在四边拍成一圈。中间是个烧牦牛粪的藏式炉,熊熊的炉火应在每个人的脸上,像是喝醉了酒。
几杯酥油茶下肚,身体恢复了疲劳。抖擞精神,看天色的先兆,感觉到今天晚霞会好。扛上三角架,上了河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牧归的羊群,在晚霞中成了金红色。静静的河水也倒映着红色的云彩,远处的雪山也泛起红晕,又是一张好作品。拍得太阳下山,帐篷掌灯,意犹未尽。
回去后,我们的女将们为大家准备好了每人两碗方便面。当然是加了不少香肠鸡蛋的,为她们的辛劳表示感谢!
此时已是半夜12:15了,帐篷外的野狗不知疲倦的在狂吠!我合上笔记,熄灭了头灯,趁着炉火正旺,尽快把自己送入梦想!
前一篇:阿里之路----萨嘎
后一篇:阿里之路----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