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和尼泊尔摄影(游记)连载四十九
8月26日,今天又是阴天,去拍大昭寺的磕长头。
在八廓街上磕长头的信徒
在拉萨有句叫做:“去拉萨没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到过拉萨”。这是大昭寺的著名喇嘛尼玛次仁说的。他是大昭寺管委会的,在北京受的高等教育,精通汉语、日语和英语。听他讲解大昭寺是一种享受。
从巴郎学宾馆出门,向东走不了多远,穿进小巷就融入了长长的转经的人流中。
大昭寺里最有名的就是供奉着一尊从长安请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他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全世界只有3尊,分别是释迦牟尼8岁、12岁和16岁。是释迦牟尼自己开光加持的。三尊原都在印度,佛祖过世后,佛法外传。8岁像被赤尊公主带来西藏,供奉于小召寺;12岁像辗转长安,被文成公主带到了大昭寺;16岁像在印度争斗中被沉入了印度洋。
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藏民
在转八廓街的藏族大妈
在经幡柱前祷告的大妈
佛祖前供的长明灯,现在有十几盏,都是纯金的。正中间的那盏是班禅大师于1985年捐赠的。上面的祝词是:祝愿世界和平,万物平安。
主殿里许多巨大的石制酥油灯都是信徒们自愿来添酥油的,终年不灭。
在拉萨一般在大昭寺内转380个转经筒叫做小转;围着八廓街转经叫做中转;而围着拉萨旧城的道路转经的叫做大转,一圈要10公里。
你会发现,在八廓街从早到晚顺时针转着熙熙攘攘的手拿转经筒壮观的人流。那种气势,虽然你是游客,虽然你不懂藏传佛教,虽然你不转经,但是你也会随着人流不自觉的转将起来。
我曾探究转经的出处,回答是:从自然,从习惯,从时间,从信仰。真是非否非,否非否,我也产生出高深的一句:从思想,然也!
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信徒常年经久不衰。
在八廓街上,你会经常看到信徒手执木屐,身披皮裙,表情庄重的双手合十高过头顶,口中吟诵六字真言,然后屈膝跪地,全身俯伏,两手前伸,额头轻叩地面,五体投地。重复操作,口中复诵六字真言。还有从遥远的故乡甘肃青海开始,不畏艰难险阻,用身长丈量着大地,举家共助磕长头来拉萨朝佛。
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10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藏传佛教密宗中修习"三密加持",旨在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而修持是其唯一途径。修持是密宗行者人密的前导,被视为密宗的根基,其目的在于通过清心和抑制欲望,达到忘我的境界。修行是极艰苦的,从早到晚不间断地修持,一般需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就包括必不可少的磕长头10万次。
深夜里的大昭寺门前是那样的宁静
大昭寺门前的石板地,被磕长头的身体摩擦的光洁如镜,只有在月上枝头,大昭寺门前亮起灯光时,喧闹了一天的大昭寺才会偶尔听到巨大的转经筒转了一周才会响起的叮铃声。
夜的拉萨,沉睡了!只有佛前的酥油灯常明。
前一篇:色拉寺的小喇嘛
后一篇:准备好了去阿里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