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感(二)宿命

(2006-05-10 08:17:07)
分类: 我的作品

   宿 命

   小说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造物主偷偷在他灵魂里播下黑暗的种子。这粒种子随年华的增长逐渐萌发,出芽直到开放成一朵寂寞的花。他沉默寡言,喜欢安静,在喧嚣中会觉得不安,因此他总是独来独去,校园、大街、商场甚至影院都可能有他的身影。


   而造物主偷偷在她灵魂里播下阳光的种子。这粒种子随年华的增长逐渐萌发,出芽直到开放成一朵艳丽的花。她光彩照人,喜欢热闹,在安静中会觉得不按,因此她总是结群而行,校园、大街、商场甚至影院都可能有她的身影。


   小说的名字叫做《宿命》,按说开始发展结局都应该体现出宿命来。如果是琼瑶,就应该让故事顺利地发展下去,男女主人公在一个美丽的黄昏邂逅,然后互相爱慕,正要结婚时,会突然发生变故,不是有第三者插足,就是其中一人成了“鬼”,让你的心老是揪着放不下,总之结局总是很悲凄。事实上,关于故事如何发展,我想出来很多种情况,但都太通俗化而没有新意,人为操控的痕迹都是那么明显,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于是,后面我写不下去了。


   古人相信命运的存在。有诗为证: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可这种说法就有个问题,人在自己生命完结之前,又如何知道此生是否有无呢?徐志摩也遇到过这样的矛盾,他曾说,遇,幸也;不遇,命也。既然把不遇当做命运使然,那为什么遇不是命而是幸呢?遇与不遇的发生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记得他也写过一首叫做《偶然》的小诗,诗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最后这首诗被演绎成蔡琴的一首老歌,一个人听的时候会怅然若失。特别是最后一段,深深感动着我。茫茫人海之中,两个人的交逢本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这些文字却透漏出无限的惆怅和无奈。到底是作者的告诫还是宽慰或讽刺自己?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林徽音和陆小曼,都曾让他痴迷欢喜,也曾让他黯然神伤。直到坠机而亡,是否参透这其中的缘由?是否参透人生的运命。我们已不得而知,就像一朵洁白的浪花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记得它的模样,却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曾经血气方刚、踌躇满志的李叔同怎么会成为鸿一法师?才华横溢、画技非凡的凡·高怎么会一生不得志终以自杀做了解呢?他们是否如曹雪芹一样真正看破红尘,才可以写出旷世奇文《红楼梦》来?人生果是梦乎?果如庄子所说人生乃大梦也?如果一生都在做梦未有醒的时候,那还可以称作梦吗?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从呱呱坠地到归于尘土,所有执迷、所有失去果是早有注定的吗?这些问题说来说去还是人类对自身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偶然必然谁都说不清楚。


   宿命之论其实不止中国,也不止古代,它之于世界,之于当代,并将无限期地延续直到人类消失。其间,昼与夜循环往复,四季依次交替,人类绵延不绝。

                                   200.4 12.29-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