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砂痣》第一章(1)(2)

(2020-08-14 16:59:55)
标签:

长篇小说

顾坚

庚子年

情感

分类: 小说
  所有的深爱,都是秘密……
  
  ——题记
  
  第一章  奇怪的婴啼
  
  001
  
  “日!”
  
  “鬼!”
  
  “了!”
  
  自习课上,杜骏在做一份数学模拟试卷,却异乎寻常地不顺利,甚至连简单的计算题都不能很快做出来。
  
  他像在哪里嗅了迷香,头脑晕乎,眼前恍惚,注意力怎么也无法集中。
  
  他越来越焦躁,开始像猴子一样揉眼摸鼻,抓耳挠腮,身体扭动,坐立难安。左眼皮“卜卜”乱跳,他按照民间土方,从试卷上撕下约3cm长的细纸条蘸唾沫粘上去,不跳了;可没过半分钟,右眼皮又接着跳起来……
  
  他终于忍不住,从嘴里吐出上面三个字。
  
  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句骂。
  
  楚泽这地方说“日鬼了”,就是邪门的意思,不可理喻的意思。
  
  “日鬼了”这声骂声音其实很压抑,同桌魏茂银却听得真切。上课不久他就觉察一向沉静的杜骏情绪反常,怀疑可能是昨晚熬夜久了导致上午最后一节课精神萎靡而心烦气躁。他从抽屉里摸出一盒用来提神醒脑的“万金油”,揭开盖子,朝杜骏递了过来。
  
  一股辛辣的薄荷味儿直冲杜骏的鼻腔,他愠恼地抬手推了回去,并把头扭向北面窗外。
  
  魏茂银苍白瘦削的脸上霎时腾起桃花般的红晕。
  
  杜骏是这节课前去过厕所后发生反常的。他最近不爱上学校西面的学生厕所,总是去东面大操场那头的教工宿舍厕所,虽然远一点,可上的人少,既安静又卫生。他一向认为如厕是很私人化的事,大小便的过程甚至具有一种仪式感,需要隐蔽和宁静。他从厕所里走出来没几步,似乎听见从哪儿传来婴儿的啼哭,怯怯弱弱,细若游丝,让他莫名地打了个寒噤。他停住脚,像驴一样耸起耳朵谛听,啼声却消失了。他有些惶惑,举目四顾,还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十一月的天空,布满浅黑的层云,如同乞丐垫过多年的烂棉絮。一阵小风屑屑地吹来,做贼似的。他把皮夹克领子竖起来,缩着脖子朝西面教室走去。这时一条邋邋遢遢的黑母狗摇着两排瘪塌塌的奶子从后面撵上来,好像不经意似的蹭了一下他的小腿,把他吓了一跳。他弯下腰,掸净裤脚。待抬起头,那条狗已跑得不见踪影。
  
  他便有些神魂颠倒起来……
  
  杜骏看着窗外天空中压得越来越低的铅云,心情越发沮丧。来到县城红日中学复读两个多月了,每天都处于一种浅兴奋的清醒状态中,时刻惦记着学习,一切为了明年的高考成功,谁想今天竟鬼使神差地犯了迷瞪——多么宝贵的一节自习课,别人都在有效利用,自己却浑浑噩噩!他把双肘支在课桌上,用手蒙着脸,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却听见肚子里像蛙鸣似的“咕咕”叫唤,饥饿感如涨潮般直涌上来,一下子淹没了之前的恍惚。
  
  他看了看腕上的上海表:十一点三十五分。
  
  还有五分钟,就该放学了。
  
  002
  
  红日中学位于楚泽城北郊秦甸庄南面。秦甸是个乡政府所在地,从前矗在村口的明代“状元及第”石牌坊距楚泽北城门差不多有两里路。解放后,城墙被拆毁,城区不断北扩,村庄逐渐和县城连成一体。
  
  一九七八年秋天,红日中学率先创办起全县第一个文科高考补习班,学校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窦鹏程亲自担任班主任,引进几位全县最有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历年来高考录取率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名闻遐迩。可以这么打个比方:进了红日中学文科补习班,一只脚就差不多跨入了大学的门槛。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出来,进线的学生就像农夫不慎倾翻了一箩筐新山芋,骨骨碌碌滚满一地,搂都搂不过来。
  
  社会上流传着一则顺口溜:
  
  考不上,莫失望,
  
  去把红日中学上。
  
  红中是个炼钢炉,
  
  锈钉烂铁炼成钢;
  
  红中是个烧饼炉,
  
  回炉烧饼格外香!
  
  每年全县的高考落榜生太多,想进红日中学文科补习班复读的有如过江之鲫,而红中就一个补习班,想进来可不容易!首先必须是落榜高分,分数稍低的(包括少数没有通过预考的)都是削尖脑袋走后门进来的。走后门的窍门很多,但无论怎样的窍门,送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每年入学,校领导应接不暇,正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家的小院里不得不开辟一个围栅,暂时存养鸡鸭鹅等家禽,储藏间里则堆满了禽蛋、茶米、花生、香油等各式土产。当然,找不上校领导,找有声望有能力的教师甚至食堂工作人员,有时也能奏效。
  
  杜骏是从邰窑镇高级中学应届毕业的高考落榜生,能进县城红日中学文补班,一来因为落榜分数较高,二来父亲杜友贵动用了特殊关系:红日中学后勤主任祝新华曾在石塘大队第六生产队当过四年知青,队长正是友贵。
  
  红日中学文补班招收的落榜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居然高达九十二名。学生增加,教室却楦不开,挤得密密匝匝,学生上下位都感到困难。还有十几名没有挤进文补班的复读生退而求其次,自愿坐进了应届高三文科班。如此,红日中学今年一下子多出二三十位寄宿生,宿舍就不够用了,食堂也增加了压力。校方想出一个办法,规定参加文科补习的寄宿生可以在校外租房和代伙。
  
  杜骏是个爱干净和喜欢安静的小伙子,在邰窑念高中三年,饱受集体宿舍脏乱拥挤之苦,报名时跟父亲提出在外面租房住。友贵有些踌躇,经过权衡还是勉强同意了。经人指点,他为儿子在秦甸庄上租下一间民房,吃饭则在与学校一街之隔的秦甸卫生院食堂代伙。
  
  在学校外面食宿,又方便到校上早读和晚自习,和家在附近的走读生没有多少区别,这对于酷爱自由的杜骏来说,非常满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